第397章 针灸麻醉的机理(2 / 2)

“针刺麻醉的关键在于针刺能够达到镇痛的效果。那么,针刺镇痛的机理是什么呢?其实,当我们针刺穴位之后,就会引起神经冲动,这些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然后呢,通过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就能够对手术部位和脏器产生镇痛和调整等作用。”

“例如:针刺可使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可使脊髓背角内发生突触后抑制;针刺的信号通过脊髓入脑,经过复杂的整合活动,可兴奋内在镇痛系统,下行抑制背角,从而发挥镇痛效应。”

杨汉坚在一旁好奇地问道:“叶医生,我之前听说在针刺过程中,除了神经系统的参与之外,还有神经体液也会参与其中,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叶青云微笑着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嗯,确实如此。比如在针麻之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动物脑内的 5-羟色胺含量会有所增加,同时,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受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特别是在针刺镇痛的时候,动物脑内的内啡肽含量会明显增加,而且通过延缓脑啡肽的降解,还能够延长针刺镇痛的效应呢。”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补充道:“所以说,总的来讲,针刺镇痛这个过程,既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也需要神经递质的配合,而这两者之间又是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那叶医生,针灸麻醉的操作繁复吗?”杨汉坚满脸好奇地继续追问叶青云。

叶青云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其实呢,针灸麻醉的操作并不算特别复杂。关键在于操作者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要熟悉一些选穴的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就能顺利地完成针灸麻醉的操作啦。”

这时,陈伟杰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问,插嘴问道:“老师,那针灸麻醉的选穴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叶青云摇了摇头,连忙纠正道:“恰恰相反,。针灸麻醉选取的穴位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也就是说,虽然选取的穴位数量较少,但每个穴位的针感都要足够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针灸麻醉的镇痛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叶青云进一步举例说明:“常用的选穴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就是循经选穴。这种方法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来进行选穴的。简单来说,就是在与手术切口部位或者与内脏相关的经脉上,选取那些针感好、镇痛强的腧穴。比如说,对于头、面、颈、项部的手术,我们通常会选用手阳明经的合谷穴;而对于胃大部切除术,我们则会选用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等等。”

”在进行穴位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穴位的位置和经络走向,还需要关注穴位的特殊性能和主治作用。例如,在进行腹腔手术时,通常会选用“下合穴”,这是因为“合治内腑”,下合穴与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调节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腹腔疾病的目的。而在进行四肢手术时,则会选用“五输穴”中的“输”穴,这是因为“输主体重节痛”,输穴对于治疗肢体疼痛和关节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