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老蚌生珠(1 / 2)
“治疗之法,虽以止呕为主,但必须佐以调气豁痰、温胃降逆之法,如此才能使胃和气顺,呕吐自然停止。”
叶青云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他对自己的治疗方法充满了信心。
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理:“止呕非半夏不能克制,降逆非伏龙肝不能除。虽然半夏为妊娠禁忌药,但昔日亦有‘有故无殒’之说。”
这里的“有故无殒”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是禁忌药物,也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合理使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最后,叶青云给出了具体的方剂:“所以我决定用半夏止呕汤:姜半夏 15~30 克、茯苓 20 克、竹茹 20 克、橘皮 20 克、伏龙肝 100 克。”
“这个方剂中的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止呕、调气、豁痰、温胃降逆的作用。”
叶青云接着说:“三嫂除了气虚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症状,比如可以考虑添加党参、黄芪、太子参等药材。”
就在这时,卢颖昭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她打断了叶青云的话,说道:“我想起来了,当年我怀老大的时候,有一位老中医给我止呕用的就是姜半夏呢!”
在中医领域里,孕妇使用半夏来止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存在着利弊共存的情况。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如果使用的是经过炮制的半夏,其毒性会相对降低。孕妇在怀孕期间常常会受到妊娠恶阻的困扰,频繁的呕吐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半夏具有良好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功效,能有效缓解孕妇呕吐症状,让孕妇能更好地进食,保证营养供给,有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
其作用机制在于调节人体的气机,使上逆的胃气得以平复,从而达到止呕的效果。
然而,使用半夏也存在弊端。半夏本身有毒,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胎儿较为脆弱,所以使用时,必须要制过的姜半夏,它的毒性可能会大大降低,减少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否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有导致胎儿畸形的潜在风险。
而且,每个孕妇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有些孕妇可能对姜半夏的耐受性较差,使用后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等不良反应是在使用姜半夏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仔细权衡使用姜半夏的利弊,并谨慎地决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他们必须严格控制姜半夏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那么,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使用姜半夏而不是法半夏呢?这涉及到中医药的应用原理。姜半夏是半夏经过生姜炮制而成的,生姜具有温中止呕、解毒等功效。
当生姜与半夏相结合时,不仅可以缓和半夏的毒性,还能增强其降逆止呕的作用。
然而,由于姜半夏的药性偏温燥,如果用量过大,就容易助热伤阴,导致口干、咽痛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在使用姜半夏时,必须精确地把握其用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是基于对姜半夏药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的综合考虑。
而在某些情况下选择姜半夏而非法半夏,也有其独特考量。法半夏是用甘草和石灰炮制,其偏于燥湿化痰,药性相对缓和,更侧重于治疗湿痰咳嗽、痰多清稀等症状。
姜半夏则除了燥湿化痰,突出的特点是降逆止呕作用显着。如果病症以呕吐、恶心等胃气上逆表现为主,或是因痰湿导致的眩晕、梅核气等,姜半夏就是更合适的选择。
它能更好地针对这些病症,发挥其特有的功效,这就是根据不同病症和药物特性进行精准用药的中医理论体现,是中医药理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