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陈太恒的成就感(2 / 2)

几个人立刻收了声,齐刷刷地看向叶青云,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又有几分期待。

梁无已忌连忙点头:“叶院,我们刚才听陈医生辨证,又看了方子,大概明白了是‘肝木侮土’加‘血络瘀阻’,所以用了柔肝和活血的方子。”

“‘大概明白’可不够。”

叶青云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敷衍的认真,

“陈医生用桂枝加芍药汤,为何不加附子?活络效灵丹里,乳香没药本就辛香走窜,为何还要加桃仁红花?这些细节,才是辨证用药的关键。”

他目光转向陈太恒:“你来讲讲?让他们也听听。”

陈太恒愣了一下,随即定了定神,走到办公 室中间。

被叶青云点名讲解,他心里竟生出几分跃跃欲试的激动。

“叶院问得正是关键。”他清了清嗓子,指着处方解释道,

“病人虽有痉挛痛,但脉象弦紧却无沉迟之象,且舌面虽干却无寒凝之苔,可见并非阳虚寒盛,若加附子反会助热伤阴,故桂枝加芍药汤只需原方即可。”

“至于活络效灵丹加桃仁红花,是因病人舌边紫暗明显,且痛处固定不移,显是瘀阻较深,乳香没药偏于通络止痛,加桃仁红花则能增强破瘀之力,让药力更能透达血络深处。”

医生们听得专注,有人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有人忍不住追问。

“那要是病人同时有脾虚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是不是还要加些健脾的药?”

“问得好。”陈太恒笑了笑,

“叶院常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若兼有脾虚,自然要加茯苓、白术之类,但眼下病人主要症结在肝木横逆与瘀阻,先解决主要矛盾,后续再随证调整即可。”

叶青云站在一旁,看着陈太恒条理清晰地解答,眼底露出欣慰之色。

他转头其它医生们说:“你们看,行医如临阵,辨证如断案,既要抓住主症,又要兼顾细节,更要懂得权衡轻重。”

“陈医生今日这方子,好就好在‘不贪功、不冒进’,精准拿捏了病机的主次。”

这番话让陈太恒脸颊微红,却也更坚定了心中的方向。他知道,这份认可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刘元溥有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治痛泻,其特征为腹痛即泻。吴鹤皋云:‘伤食腹痛,得泻便减,痛泻泻后痛不止,故责之土败木贼’。”

叶青云又对陈太恒道:“陈医生,你把白芍的用量再加重20克,效果会更好。”

陈太恒点头应允。

“但是我们要记住,大剂量的白芍有敛阴止痛之功,但于脾胃虚寒者不适宜。”

“《伤寒论》中曾言:“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此时,梁无忌轻声问道:”叶院,如果临上确有某些脾胃虚弱者恰是必须要用白芍,又怕其出现泄泻症状,该如何处理?”

叶青云向当人无忌点了一下头,“ 此时可用白芍药时常配以白术以健脾,则无此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