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发赏(2 / 2)
原本就是图个免费食宿。
后来在报纸上看到很多不凡的想法,对贾芸的敬意多了几分。
倒是射雕这本讲究情节,人物,还有过于玄奇的小说,对举人这种读书人来说只能算是解闷消闲的读物,意义远不及能影响世道人心乃至商品销售的报纸。
甚至刘统勋能看出报纸的发展前景极大,甚至能影响舆论,操控人心。
只是他不知道贾芸是明白这一点,还是只看中报纸能带来的利润?
此事在刘统勋看来极为可怕。
甚至是会冲毁一直以来读书人掌控舆论的旧格局。
刘统勋当然不会提醒贾芸,哪怕贾芸气度恢宏,一定会给他不小的好处。
在他心中,商人言利,不可深信。
哪怕贾芸现在是名震京师的文豪。
在正经读书人眼里,贾芸还算不得自己人。
就如这千年之下,出名的诗人,画家,词家,书法家们一样,始终不被认为进了学问之门。
只有经学家,儒学家,比如汉之郑玄,卢植,宋之朱熹,明之王阳明,这些人才有资格进文庙,成为诸圣群哲之一。
贾芸,距离真正的小说名家还有距离,更不要说诸圣哲人,刘统勋根本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位贾东主。
尽管贾芸为人大方,对他们也是颇为大方,两人心中也颇为感激,但在举人心里,双方还是颇有些距离。
“嗯,发赏钱了?”
“这也是伙计们应得的。”
冬日寒冷,但庭院中人心火热。
赵致仁等人亲自去钱庄换了大筐的铜钱回来。
这年头,有钱人用银子多,普通人还是喜欢铜钱。
虽然储存不便,但也不会轻易被偷或是丢失。
特别是这些伙计们,他们之前太过贫苦,哪曾见过银子?
一两银子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哪有一吊钱拿着过瘾?
贾芸也是穷过来的,当然知晓人心。
从队官和重伤级的每人十吊开始发起。
重伤的刚救治完成,有的还在昏迷,但只要醒着的,都是在房间里高声吼叫起来。
“谢东主赏!”
“多谢东主!”
十吊钱!
这些少年,在进入贾记之前,一吊钱的财富也没资格拥有!
他们在逢年过节时,能有三五个铜钱用,买一个糖人或一串糖葫芦就算这一年的年景不错。
更多时候,就算逢年过节,乃至过生日,仍然是吃糠咽菜,别说钱了,能吃一碗细面揉成的面条,就算是谢天谢地!
进了贾记书局,虽是卖身为奴,也很辛苦。
要轮班到机器前印书,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