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老臣(2 / 2)

还有一个陶炳吉离任之后的空缺,正好是可以留给王彬。

而此事皇帝和群臣已经有了默契,一个大学士,一个左都御史都会被皇帝拿走。

说来搞笑,但这就是君臣博弈。

强如汉武帝,光武帝,也是得靠侍中和尚书台来权衡君权和相权。

到了大周,君权已经完全战胜了相权,连名义上的宰相都没有了。

隆正帝的情况是比较特殊。

上头还压了个太上皇这个婆婆在,权力受到掣肘,运作起来就更加难受。

好在曙光已现。

但王彬岂是那种坐享其成之人?

“若按陛下安排,确实可以稳妥入阁。然而,这样入阁,还直接为次辅,不服者必众!”

王彬也是一个意志坚刚之人。

对景和朝的积弊深恶痛绝。

他和林如海都是有相同的见解。

要不然也不会走到一起为当时还是皇子的隆正帝效力。

只是王彬性烈如火,做事刚强果决。

林如海却是柔和多智,智略如海。

彼此完全是两个风格。

但在此时此刻,两个风格的人最终是做了一样的决定!

不论如何,需要建功!

挟大功入朝,方有益于主上,可以更快的打开局面!

景和朝多年积弊,不能慢悠悠的用水磨功夫了!

“贾芸此子真是不俗。”

“若非他有关农夫,农具,土地的论述,所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真是令老夫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中间的矛盾,就是桎梏生产力的矛盾。”

“人和,就是要调解,梳理这些矛盾。”

“人和做的好,就算所谓生产力没有质的变化,仍然是能带来一定的增长,减缓人口增加带来的诸多矛盾,延缓王朝走向衰落。”

“老夫为大周之臣,不可只顾自身前途,也该是用心调和一下矛盾,释放生产力的时候了。”

“只盼一切顺利,到时候,老夫要亲自去见一见那贾芸,当面讨教一下,此子的学问必定还没有都暴露出来!”

“只怕……”

书房中,面色沉毅的王彬摇头自失一笑。

他知道,贾芸必有顾虑。

也不能叫人完全不顾自己安危。

隆正帝当年选择的人选,多半都是有理想和抱负的良臣。

性格也是各有不同。

王彬锐利如金石,但并不顽固,能理解和代入别人的立场。

只是有的时候,不似林如海柔和多智,且王彬的考虑多半以国事为重,就算明知贾芸有苦衷,按此人的脾性,也会想方设法,把贾芸肚子里的东西都给掏出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