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获成功(2 / 2)

……

贾芸的这一次“发布会”可谓大获成功。

除了很多不请自来的射雕和神雕的粉丝外,还有的就是路人,以及邀请过来的商人。

其中有好多位大商行的东主和大掌柜。

这也是贾芸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他的书局是开在正阳门西南方向,比较偏远。

但毕竟还是在正阳门西街,距离最繁华的东大街只有不到三里地。

邀请一下,大多数商行东主和掌柜都给面子,最少是有好奇心,大半的人会选择过来看一下。

距离西岭村买下来不到三个月,从第一辆样车到第一百辆,用时就是这么久。

这还是因为工序比较复杂,用料更是讲究。

比如车轮,需要包钢,并且有精钢打的轴承。

正是因为有轴承,马车才经的起长时间的快速奔驰。

轴承很重要。

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看一些明清时的马车的古董展览。

很多明清时的木制马车,就是纯粹削木制造。

车身到车轮都是纯木。

车轮和转轴甚至就是纯木,而且是削出来的方形零部件。

都不是圆形。

因为圆形不吃力,不造成摩擦,无法制造动能。

这就能解释两轮车跑不起来和极度颠簸的原因所在了。

方形转轴和车轮……

这不颠簸才怪!

贾芸的马车,用的是圆木,顶端包铁,并且有钢制轴承,增加润滑和保证摩擦力。

不光跑的快,还可以通过更换零部件,保障主车身的牢固和车轮的使用寿命。

车轮用三十二根车辐,都是用精钢打造。

承载力当然大幅度增加。

另外车厢也是有镶嵌铁叶和铁制零部件,大大增加了车身的牢固程度。

这样才能在高速前行的同时,车身不至于跑个来回就散架。

就算如此,贾芸也是搞了标准化流程。

所有马车的零部件用标尺统一大小尺寸,一旦损坏可以替换,大幅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另外就是要隔六十里设一个马站和维修点。

这也是前期投入,花费不小。

但贾记花的起。

贾芸几十万两在手中,买人,训练,造车,设补给维修站,花费虽多,但在贾芸的承受范围之内。

要紧的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能接到生意,马车,镖行,都能接到买卖,同时把报纸和暑假卖向更多的地方,抢占市场,接收广告,这些前期投入赚回来是迟早的事。

贾芸的车行和镖行,在外人看来是为了书局和报纸服务。

只有他自己明白,物流买卖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大买卖,很有前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