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团体(2 / 2)
但当压力过了阈值……
哪怕知道丢盔弃甲逃跑还不如抵抗,但人人均觉得是自己能逃出生死。
只有当刀矢加身时才后悔,但那时后悔也晚了。
眼前这股子车夫伙计,却表现出了与大周内镇兵完全不同的韧性和坚强。
这当然是令虏骑高层无比震惊,也无比愤怒。
要是和周军主力打的有来有回,那还说的过去。
但是一群大周的百姓居然也能扛住。
这叫虏骑高层无法接受。
可以看到,数十人在队伍中用鞑子语怒吼着,简直是出离愤怒。
时间又紧迫。
很快,近三千虏骑结阵了。
锋矢阵。
摆这个阵,明显就是要一锤子买卖,一下子把车阵给砸烂。
正常来说,要不是有决死的决心和意志,殊死一搏,锋矢阵不会用。
是要死人的,越靠前,死的越快。
明末时,四川白杆兵的阵法也是类似。
人人均手持精制的长枪,一般是马家的人,最少也得是个军官站在第一位置。
身后是二人,三人,五人,七人,九人,十一人。
一个个小型三角阵融合成一个大三角阵。
加上全员长枪。
这种锐阵,拼的是一股气。
白杆兵就是这样,父死子继,兄终弟袭。
一个土司部落的,头人们在前带头拼命,谁敢不跟着?
正因如此,凭特殊的长枪加锐阵,白杆兵打出了极为出色的战果。
浑河血战,白杆兵和戚家军摆的车阵配合,八旗兵轮攻怎么也攻不下。
还是投降的辽镇北兵推来火炮,轰开了戚家军的车阵,最终才解决了这两支强悍无比的明军。
就算如此,剩下的白杆兵也被明朝中枢倚为长城。
很长时间内,白杆兵都不出战,被放在山海关镇关。
那是广宁之战以后的事,当时辽东全失,只剩下一道山海关。
没有白杆兵放在上头,天启帝怕是觉都睡不着。
不过当时后金国力弱的一塌糊涂,老奴根本不懂治国,就是个蛮子。
他儿子皇太极实在太出色了。
到了崇祯中后期,皇太极多次主持围城战,八旗兵能远赴辽西,围锦州一年多。
老奴时代,把内裤当了也不行,国力不足就是不足。
天启年间,虽然推到山海关一线,但后金国力太弱,撑不住大军长久在外。
就是说,打几个月仗就得赶紧回家种地。
不然十来万壮丁不种地,就算抢到粮食物资和大量金银,来年也得大量饿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