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同意(2 / 2)

还得是孤臣。

一旦有党,需要照顾同党,做事就只能瞻前顾后。

隆正帝当皇子时就是孤臣作派,他喜欢和选中的重臣,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是孤臣。

“臣一定不负所托。”

林如海心中叹息,皇帝这是把自己当驴了。

在扬州辛苦十几年,功劳不小。

入京后如果是厚道皇帝,应该安排自己进礼部。

几年后以礼部尚书入阁。

又养望,经营人脉,又不必劳累。

好家伙,刚进京就又是把千斤重担压上来。

皇帝自己就是这性格,不惧艰难也不怕辛苦,累吐血了把血擦擦继续干。

就是苦了这些跟着皇帝混的大臣了。

不过……

林如海心中也是感动。

没有这种性格的皇帝,怎么谈的上大周中兴?

他在淮盐上的革新,只能算“术”,不能算“道”。

皇帝是要更改治理之道!

摊丁入亩只是前奏。

涮新吏治,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加上库银回收。

十年之内,大周的户部银库从可以跑老鼠到银两粮食满仓,一点也不会夸张。

另外吏治革新,朝廷权威增加,治理地方更容易。

钱粮一多,军队的战斗力也会大幅度上涨。

就算隆正一朝没有办法灭绝虏运,但国势强大,此后对鞑子们可以更加强势,不必担心隔一阵被人打进来,甚至围攻京城。

这种皇帝,你能怎么办?

只能给他卖命了。

以功劳见赏,没别的路子可走。

倒是隆正帝,说的嘴都干了,林如海如终如常,令这位天子也是颇为钦佩。

林卿这养气功夫……

到家了。

隆正帝顽心一起,喝了口茶,笑道:“林卿,你功劳之大,一个侍郎无以酬卿。朕有意令卿之女入宫,先为贵人,再封为四妃之一的贵妃,宫中贵妃缺位很久了!”

不得不说,虽是有相戏之心,但隆正帝诚意还是很足的。

按周制,是一后,三夫人,九嫔。

还有什么世妇之类,后世就不采纳了。

三夫人,后来改为四夫人,也就是四妃制。

除了皇后,就是四妃。

一般就是贵,淑,德,贤四妃。

历朝相差不多,最多字眼有所不同。

隆正帝当年的皇妃还在,也就是皇后,但这位不好色,为皇帝前还有多名子女,为皇帝后,这几年一个子女没有。

是全身心扑在国事上了。

估计身体也可能是有隐疾。

贾元春封妃几年,也是没生子嗣。

且元春封的是贤妃,也就是四妃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