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崔荣其人(2 / 2)
接下来整整五年,阜云县成了梁地有名的销金窟。
直到有一天,老梁王(赵时晴养父)的仪仗从梁都的大街上经过,忽然斜次里冲出一个中年人拦轿喊冤,就此掀开阜云县这场繁华背后的黑暗。
在这五年里,王大户逼良为娼,官商勾结,强取豪夺,杀人灭口。
老梁王命人彻查,最终查明常微知州、阜云知县,以及云城府衙里的官员,上上下下共计十人,都在王大户的生意中占股。
王大户赚来的银子,只有三成是自己的,余下的都是这些人的。
这件案子从拦轿喊冤到尘埃落定,历时整整一年。
虽然占股的官员只有十人,可是涉案官员却有几十人,而常微州和阜云县更是全军覆没,云城知府衙门也受到很大影响。
崔三少的父亲崔荣,是在这个案子发生之后调到阜云的第二任知县。
当年赵时晴在阜云见过的那位是第一任,那位只待了一年便调走了,接任的便是崔荣。
虽然中间隔了一任,但那位来后主要是来为前面的案子做善后的,善后之后,他便被调走了。
所以崔荣接任时,衙门里并没有完全理顺,而阜云也扔然算是烂摊子了,因为大花楼和大赌坊被连根拔起,那些依此生存的店面也关门大吉,原本富裕的县城如今一片萧条。
如果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崔荣不会来阜云,然后,他没有选择了。
崔荣在郎县任知县时,郎县发生地动,因为这场地动,死伤近百人,倒塌房屋无数,而崔荣不但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灾,而且还在安置灾民这件事上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如果不是花了大把银子,他即使不被治罪,这个官位也保不住了。
因此,他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又花了一大笔银子,最后终于来到了阜云县。
可他到了阜云县后也不顺利,好不容易适应下来,却又因为一宗案子,被罚了一整年的俸禄。
这宗案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宗叔伯侵产案。
父亲死了,留下寡母和两个儿女,儿子当时只有八岁,但是姐姐很能干,十五岁便出来做生意,不但把父亲留下来的一家铺子发展成三家,还起了大宅子。
为了娘家,姐姐直到二十五岁才出嫁。
母亲和弟弟不想让姐姐受委屈,将其中一家铺子给姐姐做陪嫁。
又因为弟弟一心想要走科举,对经商没有兴趣,母子俩商议之后,决定家里余下的生意也交由姐姐继续打理,也就是说,以后弟弟只管读书,余下的那两间铺子每年收益的七成都是他们母子的。
这件事上,姐姐满意,母亲满意,弟弟满意,姐姐的婆家也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