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除了用碗敲歌曲,我还会吹葫芦丝呢(2 / 2)
孙春荣笑着问她。
“会啊!我会的可多了!”
她笑着回道。
“那好!你再敲一曲我们听听!”
常建忠也笑着道。
“好的!”
说完,她停留了几秒,然后用筷子又一次的敲击了起来: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嘿嘿参北斗!
生死之交一碗酒。
说走咱就走。
你有我有全都有。
嘿嘿全都有!”
………………
一首《好汉歌》又被她敲了出来。
敲完大家又称赞了她。
接着,她又敲了《粉红色的回忆》、《军中绿花》。
对于学习来说,小孩子心思单纯,无论是在学校学知识,还是学技术,都比成年人学得更快。
特别是信息大爆发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他们从娘胎里就开始进行胎教。
是常顺出生那个年代以及之前年代的人所不能比的。
常书怡虽然只有10岁,但比他小时候10岁时懂的可多了太多。
想当年八十年代出生的乡下人,特别是山区的,10岁这个年龄,说的不好听一点,有的人还像憨子一样。
遇见生人,说不定会躲到门后面、大人的身后。
“爷爷、奶奶!太婆!除了用碗敲歌曲,我还会吹葫芦丝呢!”
又过了一会儿,常书怡把筷子放好,对着三位老年人说道。
“是吗?那你再吹几首歌曲我们听!”
常建忠高兴道。
母亲、奶奶也笑眯眯的看着她。
“嗯!”
葫芦丝她也带了回来。
很快就被她拿了出来。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不多久,一曲葫芦丝版《映山红》飘荡在了空气中。
之后,在家人的称赞中,常书怡又吹了《百花香》、《女儿情》。
这些,同样得到了家人的称赞。
看完她的表演,宋芫跟母亲去准备起了晚饭。
常顺陪着父亲闲聊起来。
他们聊了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回忆,从当年那次他买了面包车回家,路上相遇,父母、爷爷感到意外与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