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还真是道具啊!(2 / 2)
常顺又仔细看了看它,发现其年份并不久,应该是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找人雕刻制作的。
这样算的话,它本身的价值在6000块钱之内。
自己手里留下的绿松石原矿,绝大多数材质都比这个好。
至于买不买,他觉得无所谓。
等会儿问了杨建超价格再说。
“还有一件东西呢?我再看看!”
把它重新放回硬纸盒,常顺又问。
“那个东西比较特殊,还是晚点再说,我们先把你看过的物品价格商量一下!”
“也行!”
随后,两人开始商量了起来。
因为都有手机,现在也是科技年代,物品的价格在某些古玩网站,二手交易平台都可以搜索到,所以价格是公开透明的。
按照网站上的价格,做为一个生意人,不论是常顺还是杨建超,肯定都不会购买。
进而一番商谈,采取的都是折扣后的价格。
不管怎么说,要给买家留下利润空间。
最终,商定的价格是:
济公摆件,100元。
民国时期三盘电影胶带,1000元。
老电影放映机,3000元。
笔筒,800元。
铜铃,200元。
一对冬瓜罐,900元。
提梁壶是新的,虽然看上去好看,但他并没有购买。
绿松石“福”字配饰,3000元。
共计:9000元。
他现在虽然不缺钱,但该做的生意,遇到合适的古玩类物品以及其它喜欢的物件也会购买。
买回去的东西,以后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跟朋友以物易物。
“杨老板,现在可以把压轴物品拿出来了吧?”
确定好价格,常顺笑着问他。
“走,你跟我一起过来!”
对方似乎有点神秘兮兮的。
这让他一时间感觉杨建超是不是弄到了价值特别巨大的宝物。
跟着他,他们走进了一个小半室杂物间。
“我跟你说,这东西可不一般,你猜猜它会是啥?”
杨建超从柜子顶部那一层的柜门里面拿出一个用长纸盒装着物品放到了他的面前。
看其长度,有40公分左右。
“这我咋猜得出来!看长度,难道你捡到青铜剑了?”
虽然觉得不好猜,但他还是试着猜了下。
“当然不是青铜剑!你肯定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