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没人规定搞收藏就一定需要花钱的(2 / 2)

不过常顺现在寻找东西,不需要花本钱,也不指望售卖。

他现在的打算,收藏能不花成本就不花成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全国各地到处玩,遇到机会抽时间捡一些东西,长期下来,也能成为一个藏品数量丰富的收藏家。

没人规定搞收藏就一定需要花钱的。

其实不用花钱收藏才是最快乐的。

当然,除了这两个药瓶,渣土堆里还有药瓶年份也能到民国时期,但体型太大,携带不方便,就被他忽略掉了。

老酒瓶也是玻璃瓶,它看上去像汽水瓶,颜色土黄色,瓶子的下面部分以及颈口部分有复杂的几何、花卉纹饰。

整体看上去比较特别,玻璃瓶身同样可以看见大小不同的气泡。

看其年份,应该是五六十年代。

关于这种玻璃制作的瓶子,在五六十年代或者民国时期,其价值往往比陶器、陶瓷器、一般的瓷器价值更大。

毕竟那个年代,由于技术原因,玻璃工艺通常更加复杂。

两块瓷片,一块是盘子的残片,另外一片是花瓶残片。

盘子残片,是青花瓷,只剩下了大概三分之一。

这三分之一,面上的图案有一个仕女,一棵树以及远处的山水风景。

仕女只剩下大概四分之三完整。

它的年份是清朝时期,盘子的背面有一个“豆腐章款”。

所谓的“豆腐章款”,就是一种方形的款式,雍正时期最为流行,有竖条款、纪年款。

民窑瓷器、官窑瓷器都可能有。

只不过官窑更加的规整。

这种仕女图案的盘子,不论是瓷片还是完整瓷器,他之前都遇到过。

花瓶残片,是粉彩,面上的图案是花鸟。

这块残片比较大,属于瓶身部分,还有“一耳”,“耳朵”似龙形,属于双耳瓶。

它的年份是民国时期。

民国双耳瓶很常见,很多花瓶都会采用这种样式。

其实渣土堆里面的各种碎瓷片并不少,五六十年代包括之前的都有。

只不过它们都是粗瓷或者无图案瓷片,这些收藏价值并不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见一些瓷片,特别是这种近现代的混合土,他们根本不会捡。

毕竟不认识,瓷片那么多,他们总不能盲目的把看见的都捡回去。

也只有搞收藏的或者说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的人,才会选择性的把它们收集起来。

第一堆渣土,都是一些普通的东西。

常顺过来的目的,当然还是想寻找到官窑瓷器或者瓷片、又或者其它价值更大的物品。

也不知道其它的渣土堆里面有没有。

他也知道有这样的可能性,不管怎么说,土层都是特殊年代的土层,几率比其它渣土堆要大上许多。

把寻找到的物件都包好放进背包里,他又看向了第二堆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