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当然会买,如果她卖给我的话(1 / 2)

这件物品包裹的比之前那个佛像更加的严实,除了外面两层宣纸,里面还有一层海绵。

等彻底打开后,是一个赏瓶。

先前看见手提布包鼓鼓囊囊的,主要就是这个赏瓶支撑起来的。

赏瓶是粉彩福寿纹瓶,图案以蝙蝠、寿桃、“寿”字为主体图案。

底部有一个款式——大清光绪年制。

光绪时期,也就是慈禧太后时期。

这个时期为慈禧烧制的福寿题材的官窑很多。

这件器物,常顺仔细的查看过,也是真品。

温馨的父亲是一个比较有身份的人,他在世的时候,家里是有很多好东西的。

这点从对方每次拿给他看的物件都不是假货就能看出来。

而她家之所以是真货,并非都是从外面地摊上淘的,是祖传几率更大。

毕竟这年头在地摊上想淘到高档物件基本不可能,那个就像买彩票中500万差不多。

摆地摊的人都不是傻子,价值大的东西,人家也不可能像垃圾一样随便丢到地摊上。

也只有那些外行、半罐子藏家,天天想着在地摊上捡漏。

动不动吹嘘自己买了个官窑,其实买到的都是垃圾、是仿品、纯粹的新货。

常顺曾经就不止一次的看见有的老年人在地摊上买了一个个的合成料大印章,把其当成“传国玉玺”。

买了一个个的仿品官窑瓷器,把其当成真正的官窑。

在跟别人谈论时,但凡遭人否定,他们还会跟你急,说你不识货。

甚至一些人,情绪不稳定,只能听别人说他买的东西是真的,听不得任何人的否认。

这些老年人是幼稚的,也不知道他们那么大的岁数都活到哪里去了。

或许是生活太顺利没有遭受过太大的挫折。

“这个瓶子怎样?”

见常顺用手帮其重新包裹好,温馨问他。

“我看着还行!”

他实话实说。

“它能值多少钱?”

温馨更关心的是价值。

“15万以内吧!”

这种晚清时期的官窑,绝大多数比不上清中期、早期时期的官窑。

价格的话,目前在10万到15万左右。

“你知道你爸以前是多少钱买回来的吗?”

常顺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我不知道,只记得2000年时我爸告诉我这个能值2万块钱。”

2000年时候的2万,不比现在的20万购买能力低。

“你说15万以内,你会真的购买吗?”

听到常顺之前说的价格,刚才跟着看过赏瓶的一人问他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