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都在这个大木箱里(2 / 2)

这人姓魏,最近一段时间,常顺给这边拆迁收废品的人都发了名片,也留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对于他们售卖的自己能要的东西,他也购买了一些。

关于两瓶八十年代的茅台老酒,常顺没问,也不感兴趣。

他不是好酒之人,茅台酒在零几年的时候,他买过不少,也不在乎那两瓶。

何况这人不可信,买他的东西需小心谨慎。

“五六十年代吗?我看看!”

他把车子停了下来。

虽然不可信,但老报纸、发票,对方很难做手脚,价格不贵的话完全可以买下来。

这样的纸类物品,对于了解过去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他以前也买过这样的东西,但绝大多数都又被他卖掉了。

现在遇到,能买下来的话,自己收藏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剧组的人查看,以后肯定能够起到作用。

当然,如果对方要价高了也不是非买不可,老报纸这类东西,只要多跑跑拆迁区的旧书纸废品回收站,经常能够遇到。

“都在这个大木箱里!”

常顺靠近对方的三轮车时,魏老板说道。

接着他随手打开了木箱。

满满一箱子的报纸、钉装好的一叠一叠的发票露了出来。

常顺先从面上拿了几张报纸,是“人民日报”,年份1958,又往下拿了一摞,是“光明日报”,年份1953。

放下报纸,他又把发票拿了两摞出来。

这些发票都是某烟厂的发票,年份是六十年代。

里面除了发票,夹杂着的还有少量的报销车票、船票,账单等。

考虑到购买,把两摞发票放到车厢,常顺仔细检查了一遍木箱的其它报纸、发票。

“这些咋卖?”

确定没有问题,他问价道。

“报纸有30斤左右,估计有两三百份,一份10块钱,这些就是两三千块钱。

发票我数了,有24摞,一摞50块钱,这些就要1200,你一共给4000块钱!”

魏老板想了想,然后说道。

报纸的价格,按照古玩收藏行情,网上售卖的价格,对方说的倒是不贵。

30斤,3000块钱,平均算下来也是100块钱一斤,比卖给回收站几毛钱一斤翻了一百多倍。

发票内容重复,基本上差不多,这倒是有点贵了。

“你这样的报纸,包括其它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的,我以前在废品收购站选旧书时都是三块钱一斤收,你30斤要3000块钱,一百元一斤,这年代你看看谁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