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罐粟米(1 / 2)

老猎户离开这一会儿,也没人顾得上看他在干什么。

都忙着在弄营地呢。

寒枝准备明天回山里之后,带着人在附近挖着试试,看看那个山坳里面有没有高岭土。

不过她心里是没抱什么希望的,高岭土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周围的植物分布一般来说都比较统一,就像今天发现的那一片一样。

但山坳周围的植物品种十分广泛,大概率底下只是一层普通的泥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得不考虑抛弃那个山坳,直接搬来这里了。

毕竟这么远的距离,从这里搬运泥巴进山烧瓷器的行为纯属缺根筋。

这年代高岭土又不是什么受管制的稀缺资源,自然可以大摇大摆的搬到附近建工坊。

瓷器的烧制不比烧陶,要复杂精细的多。光是塑形这一步,就不能再用陶器惯用的泥条盘筑法,要改用转轮拉胚。

瓷器当然也可以用泥条盘筑来做了,但这样有点多余。

泥条盘筑的缺点,就是会因为泥条的重量让做出来的东西很笨重,而瓷器的优点之一,就是轻薄。

虽然因为轻薄导致运输难度大大增加,但是只要加上一些处理手段,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先民们会烧制一种大罐子,然后在里面放上瓷器,再加入一些稻谷壳啊木头粉末什么的填塞进去防止碰撞,取瓷器的时候直接把外面便宜的大罐子敲碎就行。

不过瓷器的话寒枝还是准备留一手,先不把后世的那些经过无数次改良才造就成的精品瓷器做出来。

这种瓷器现在就拿出来跟人做交易,无异于杀鸡用牛刀。

没必要没必要。

先做白陶。

所谓的白陶,就是瓷土加上高岭土混合做原料,用一千度烧成的素胎陶器。

要知道白陶这东西,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商代后期发展到顶峰,直到西周时期才没落,中间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