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拜访里正(2 / 2)

当地方治权不再,国家机器将失去活力,无法进行有效改革和军事动员,最终被外敌征服;当中央皇权扫地,政令不出京城,地方豪强并起,军阀割据,祸乱天下。

直到20世纪,近现代国家通过建立乡镇一级基层政权,又通过免除农业税、徭役等一系列削弱基层治权的手段,才彻底瓦解了这个阶层,走出了这个循环。

而在崇祯七年的长干里,里正恰恰是这片街坊的土皇帝,在这方寸土地上,代行皇权。

南城里正姓钱,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在陈吉发前世的时代,这个年纪刚刚退休,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光。

而在大明末年,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高龄,陈吉发辗转见到的,是个土埋了半截的糟老头子,身着青色绸衣,端坐在太师椅上,面无表情。没牙的嘴皱得像菊花。耳朵不太好,旁人对他说话得靠喊的,口音很重,舌头还捋不直,说话稀里糊涂,听不清楚。

能在江宁做里正,来头都是不小的。

钱家在江宁也是望族,出了好些个进士,如今在朝里还有人做官。

钱老爷子属于钱氏旁系,年轻时也入过府学,考过县试,但后面科举多年没能中举,就断了念想,回乡安心管理地方。

这经历与苏茂才苏秀才大同小异,大明朝的这些乡绅地主,也大多如此这般。

“钱老先生,小民陈吉发,自武昌来,想在南城办家作坊,做些粮食、布匹的营生,还请老先生行个方便。”

钱老太爷用本地土话哼哼唧唧说了一通,陈吉发愣是没听清这是人言还是鬼话。

好在老头身后有一中年男子,充当翻译。

“老爷子说,做生意没问题,要守本分,要讲规矩。治安、洒扫、修路、架桥,按毛利的一成收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应该的。”

那钱老太爷又叽里咕噜一阵,中年人翻译道:

“每年的税银按律是三十税一,但官府要收火耗,税吏的行脚费、茶水费也要均摊,长干里的规矩,是十五交一,没问题吧?”

“既然是规矩,自然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