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宰执天下(二十六)(1 / 2)
大军行进缓慢,入关之后,夫妻二人便只带寒枝和护卫,轻装南下,返回开封后去周王府住了两日。
小郡主将此行见闻讲给父王母妃,听得二老是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这个时候,朝廷也知道了武安公又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洪承畴处上奏的军报,也佐证了这点,他称自己吸引住了清军主力,给武安公扫平蒙古创造条件。
蓟国公吴三桂也上表邀功,称自己在决战中策应武安公,并提供辎重后勤。
自从京畿之战后,合作社从通州往口外运输物资的通道就经过蓟国公的领地,双方签订了合同,吴三桂这番邀功,也不能说作假。
崇祯皇帝接了奏折,听闻武安公再次大胜而归,只觉得如同吃了苍蝇般恶心。
可偏偏那厮嚣张跋扈,如此大的行动,居然都不提前请示,直接就干了。
完事后,那帮臣子不仅不责怪他,还跟着分一杯羹。
老臣郑三俊上表,论功当给武安公加左都督,封太保,赐尚方宝剑。
又有周王嫡女朱凌霄随行作战,抚恤士卒,鼓舞士气,当为妇人楷模,拟请旨赐长宁封号,加一品诰命夫人。
这折子是郑三俊递的,但大家都知道,内容是陈吉发自己拟的。
郑三俊压根就没动一个字,直接就给皇帝送上去了。
皇帝看到这东西,差点没把御案给掀了。
崇祯掌握内府之后,把王承恩又调了回来,此时,王公公从地上捡起这封折子,想了想,劝解道:
“陛下,如今天下皆知武安公善战,若不封赏,反而显得朝廷小气了。”
“你也向着那个贼人说话?”
王承恩是觉得,圣上本来心胸就很狭隘,自从武安公逼宫之后,这位圣上是越发偏激了。
不过,这位对他有恩,他不能不顾圣上的恩情。
“陛下,奴才这是肺腑之言。武安公祸乱之事,还要从长计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季闻道这厮扳倒。唯有掌握了锦衣卫,京城之事您才能做主。”
陈吉发兵谏之后,将京营拆组,锦衣卫瘦身,整合成京师守备营,共计二万人马,皆是战兵。
这些人全部归入锦衣卫管辖,由季闻道统领,不设提督太监,设军纪监察处,由合作社镖会派驻。
这些人名义上是皇帝亲兵,不归兵部统管,实际上从兵部领俸禄,由合作社考评升迁。
季闻道还新娶了个老婆王氏,听说之前还是武安公房中的小妾,在王承恩看来,肯定是武安公派来监视季闻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