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知否 如兰 22(1 / 2)

留清书坊。

“乡试才放榜几日,坊中就多了这么多新面孔。”

如兰观察着楼下的众生百态,接过身边人递来的枣茶暖手,没有要喝的意思。

她的伤早就好了,哪里还需要这样进补。

真补出什么事了,谁负责。

“的确,邕王府与兖王府的门槛也是快被踏烂了。”朱标又取了些许龙眼干放入茶壶中烧煮。

汴京中但凡有点儿名声的书坊,都有两个王府的门人驻扎。

生死之际,这两位宗室王爷都不敢,也不能继续隐藏下去了。

说完话,朱标从袖袋中摸出一袋小食,刚一打开便有股咸辣的香气飘出,诱人生津。

“北边儿刚送来的肉脯,试试。”

袋子里还配了签子,让食客在品尝时不会弄脏手。

如兰拿了一块品尝,眼神微亮:“味道不错。”

这等肉脯都是用咸盐香料腌制多日,蒸软风干后又加了不同调味料调味,吃多了免不得口渴。

如兰不过吃了两块儿,便将手中的枣茶喝了个干净:“余府那边儿都安排好了?”

“好了。余阁老发往河间府的书信也已寄出。”

如兰以指为笔在桌上的舆图上划出一条线路。

以河间为起,经西京,越兴庆,抵西凉。

此路横跨北宋、辽国、西夏三方疆域,可谓是极为冒险的路线。

但一旦能打通这条商路,便能同南边儿的路线形成夹击之势。

即便宋朝想要狙击他们,这些沿途势力也舍不得这块儿肥肉。

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朱标注视着全身心沉浸在舆图之中的如兰,不自觉也沉沦进去,直到如兰抬首看到对面的呆头鹅。

“景隆,我方才说的你听到了吗?”

“咳……听到了。”

朱标将目光投注在舆图一角:“行分化之举的确是个好办法,此处山高林茂,当地族民若是联合起来,的确于我们无益。”

于如兰的目标,他早已了然。

燕云十六州要拿回来,西夏北辽这两头喂不熟的饿狼也要打服,那便不是为臣一世所能做到的。

只能,改天换日。

当初意识到这一点时,朱标心中是尘埃落定的平静。

宋朝以兵变开国,历经几代形成的兵弱之态已扎入这个王朝血脉之中,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皆已习惯用银钱买来平静。

但恶狼是喂不饱的,随着缴纳的岁币一年年增多,压榨在百姓身上的苛税也随之增加。

沉浸在繁华和平中太久的汴京,哪里会关心边边角角之地的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