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番外(2 / 2)
她的孙儿常年中了举人,性格温厚,又是同我一起长大的,会是个好郎君的。
那是我第一次拒绝她。
“嬷嬷,我要去学塾当先生。”
我拿着从告示栏上摘抄下来的邸报,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告诉常嬷嬷。
陛下于各州开设的学塾在招收教学先生,不论出身,不论性别,只要符合要求,便可前往应选。
“蓉姐儿,那都是读书人的事,你哪里争得过他们啊。你要是不喜欢常年,嬷嬷给你寻旁的人家……”
“嬷嬷,陛下当初登基时所有人都说她错了;陛下御驾亲征时,大家都在说她会败。”
“可是,陛下都赢了。”
“嬷嬷,我读的书不一定最多,却也不会比他们少;不曾一试,您又怎么确定我争不过他们!”
我以为我说的足够委婉,但还是后来常年告诉我的,他说那时同常嬷嬷说话的我宛如是下一刻就要上战场的兵士。
不畏生死,只求一战。
后来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我通过了考试。
不过是两年后第二次学塾招收时考中的。
在我去衙门报名的那天,父亲换衣修面,难得没有酗酒,拄着拐杖将我送到门外。
或许他醒悟了,想做个好父亲。
但是我,已经不怎么需要了。
通过考试后,又经过一年的集中学习,我选择来到了云州教学。
当时许多同窗都赞扬我主动请缨的勇敢,毕竟云州刚被收复没多久。
但其实不全是。
去云州教学每月薪资可多拿三钱银子。
……
“书蓉,书蓉。”
在同僚的呼唤下,我从过往中回神:“晓春,怎么了?”
这是隔壁教授天文的李先生,李晓春,也是她新结识的好友。
李晓春拿着一份邸报展示开来:“你瞧,陛下要大婚了,还改了新年号,叫庆隆。”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明年可就是庆隆元年了。”
我先是惊讶,陛下竟然会大婚。
然后便骂自己记性不好。
“陛下当初登基时就发过诏令,说是这位殿下早年身受重伤,不得已去了海外养病。”
“如今恢复如初,当然是要大婚了。”
李晓春也想起了那纸诏令,同我感慨道:
“那诏令上写满了那位殿下的功绩,想当初陛下昭告天下时,我们那儿衙门前的告示栏险些不够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