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后方的和平生活,前线的尔虞我诈(1 / 2)

与此同时。

户城,一处狭小拥挤的长屋中。

湿热,憋闷,又燥动。

这长屋,上下三层。

上楼下楼的中间过道中,也被隔出了狭窄的格子间。

类似于那种鸽子笼一样。

这种房子,在繁华拥挤的大城市,是很多很多的。

多到齐辉都一时顾及不到的程度。

毕竟人们争相来到大城市里,寻找致富求生的机会。

在一处格子间里,一张门板放倒之后,充当了桌子。

桌子后,一个年轻人正在奋笔疾书。

“不能因为一个鈤人疯子的袭击,就去为难所有的鈤人,即便是文明的殴洲,也会发生很多这样的事——这是甲午战争时,嘤国报纸在为鈤人说话,当时龙汉刚刚遭受惨败,使者又遭到鬼子的袭击。”

“而现在,当鈤人在嘤国人的脑袋上跳舞时,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一位来户城的新人作家,正在奋笔疾书。

他最近找到了向报社、杂志投稿的秘诀——大力渲染列强的自作自受,尤其是嘤国人、麦国人、高卢人。

这样的稿子,只要写500到1000字,几乎是秒过。

读者们非常爱看这样的文章,根据编辑的说法:“读者们写信告诉我们,每次看到后,就像大热天吃了冰镇西瓜一样。”

而每一篇这样的稿子,他就能换来十个大洋,后续还会有些许分成。

这样的价钱已经很划算了。

要知道,他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只要一天功夫。

而这个时候,纺织厂的女工,虽然有了很大的工资和生活环境改善,一月工资,也只是在40个大洋左右。

“这个月再加把劲,下个月就搬去公寓里!”新人作家兴奋地想着。

“于先生,吃点糕点吧。”

这时,楼下有一位女子的声音响起。

于作家放下笔头,看向一个清秀的女子。

对方提着一篮糕点,上面包裹着油纸,纸上还有字:“刘家糕点铺”。

“谢谢,不用了。”于作家笑笑。

那清秀女子就在附近的一家纺织厂上班。

没有住工厂宿舍,而是在这里租了房子,租的是顶楼,比他的条件好许多。

但是女子的负担很重,一大家子人在乡下,还等着她寄工资回去。

这是平时闲聊时提到的。

于作家知道女工对他有些意思,如果换成几年前,那时候的他,很是茫然,定然觉得自己不该去回应这份好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