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你就还是阿爹的小孩(2 / 2)
回到马车旁解开绳子,他才叹了口气。
虾皮鱼干等河鲜干货,冬日卖价可高达三十文一斤,可现下收货价却涨不起来,虾干十七文,鱼干十四文已经是郑则能谈到的最高价。
之后郑则继续探访镇上其他干货店,有秋季货等在后面,他谈得并不十分顺利,大多店铺与一品堂一样,只愿保守收几十斤。
周爹在白石滩时身上已没有太多余钱,最后的六七两银子便是收了这批货:虾皮四百四十斤,小鱼干六百斤。
相对笋干数量已经很少,但郑则硬是跑了六七天才陆陆续续卖完。
又是一段时日,郑则返家路上莫名想到阿勇村长,“这家伙晚上估计睡不着觉......”
卖货商谈过程中他发现个有意思的规律,规模越大的干货店对春季货越是谨慎,反而是小店铺乐意收,且收货量要高许多。
周爹听他描述后笑道:“秋季货难抢,平良镇不沿河不沿海,再不趁现在收点,冬天别家吃肉时这些小店汤渣子都喝不上。”
这批货减去少量送礼用掉的、和周爹要求留在自家吃的量,虾皮卖了四百二十斤,鱼干卖了五百六十斤,郑则把钱匣子放在观荷亭桌子上:“共十四两又四百二十文。”
长节笋干钱款和建房余款,加上河鲜干货的钱,一共有五十九两又六百三十八文。
郑则留下五百文家用,最后剩下五十九两又一百三十八文。
晚饭后,夫夫俩进房看账本。
周舟坐在他旁边,用针簪子默默挑亮灯芯,又嫌太暗,起身点了第二盏放在桌上。
“啊。”郑则突然孩子气地置笔捂脸,大手拍拍双颊叹气,没等周舟开口呢,他转头一脑袋往夫郎怀里扎,使劲儿蹭了几下闷声闷气地“啊啊啊”叹气。
动作稚气十足。
周舟原先见他板着脸看账,心里颇为担忧,此时见人有情绪却放心了。他摸摸怀里的脑袋语气亲昵道:“干嘛呀小则。”
幼稚小则,闹娇小则,周舟搂紧他。
“五十九两,五十九两,”汉子语气郁闷,不愿抬头,“偏偏就差一两。”
周爹当时看到这个数额也笑得无奈,若是六十两当即可去钱庄存银,作为一条一丈五尺宽的进村乡间泥石路修路账面钱款,六十两已经足够。
可这爷俩,如今是一百文也掏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