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还不如去鸡鸣寺、碧峰寺抓和尚。(2 / 2)

老朱点了点头。

别看一个月税收都有十一万两银子。

要知道应天府是拥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口的京城。

光商业就占整个大明五成份额。

就这样,税收才十一万。

说到底,大明还是以农税为主。

“那今年呢?”

朱标翻开另一本册子,道:“今年二月份的商税税收为,二百八十三万一千七百九十四两!”

老朱眼睛一瞪,差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百八十三万?

好像洪武十年全年的商税只有一百八十多万两吧。

现在光二月份一个月就比以前一年的商税还多?

那……

今年要收多少的税银?

朱标解释道:“爹,能收这么多的税银是有原因的。”

“首先,应天府截止到现在的人口比去年二月份多了近百万!大明其他州府许多商贾也来应天府办厂,开店铺。昨日还有人再向我禀报,说咱们应天府需要扩城了,城里快容不下这么多人了。”

“其次,咱们今年进行的税制改革,从原本的三十税一,调整为十税一,商人相比以前缴纳了更多的税钱。”

“最后,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我觉得,后面的十个月,税收增加不了什么,基本稳定在三百万一个月。”

“不过,我要提醒一下,咱们应天府的商税变多了,大明其他州府是商税,恐怕要大打折扣了,毕竟很多东西,都是从应天府拉到全国各地进行贩卖的。”

“咱们还免了他们车船税,入城税等等。”

老朱大手一挥,毫不在意的说道:“应天府一年能收三千多万的银子,其他州府少就少吧。”

开玩笑,三千多万两,比农税高了好几倍!

光靠这些银子就能养活朝廷跟大明所有官府、军队!

有了马车,还要啥牛车?

看来自己这一步,是真的走对了!

商业才是繁荣大明的关键所在!

“标啊。”老朱把朱标拉到龙椅上,靠着自己坐着:“你看,咱们要不再弄个经济特区出来?”

“大明这么大,光一个经济特区,咱觉得不太够,你看哪里适合成立一个新的经济特区?”

一个应天府一年就能收三千多万,那么两个应天府呢?

十个应天府……

吸~!

老朱想到一年能收三亿多两白银,浑身忍不住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