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国家帮我招大神(三)(2 / 2)
“这时,一直静静听着的文老开口了:“爱国,还有个大问题不能忽视,就是企业走私。”
“前几年汽车走私的事闹得很大,还有去年的钨矿走私案。
“有些企业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低价出口违禁相关产品,这对国家的资源战略布局影响极大。”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大问题。就像之前的稀土走私,对LED的推广也有严重的影响。
“幸亏那时候我们已经打跨白炽灯了。
“国家必须想个周全办法杜绝企业走私行为,确保资源能按国家战略规划合理利用,这关系到我们能否成功构建商业版图。”
““我明白你的想法了。”
“这四种产品都是非常重要,都能极大的增强我们国家的实力。”
“我有一点担心,就是我有些企业会走私(现实中80年代稀土走私的情况很多)。”
“有可能有些企业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会低价出口锂和镍相关的产品”
“他们为了赚一块钱,会让我们丢掉一万块钱。”
陈部长点头称是。
他见过不少案例。
肖爱国的电风扇也在广交会上也曾被人仿制。
但因为有专利,国外的商家不敢卖(会被重罚)。
但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
专利到期后出现一堆仿制品是正常的。
特别是有些企业进行偷工减料的仿制,这需要国家在行业上加强监管。
如果劣制品出口到国外, 一旦口啤做烂,对整个国家的产品也会有影响。
就像后来那些垃圾产品出口到国外,导致让国外认为种家花的都是劣质货,低端货。
1978年改革开放后,外贸权逐步下放,大量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参与出口,但缺乏质量意识。
部分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采取“低价劣质”策略,甚至伪造产地标识(如标注“Made in Hong Kong”以规避低质标签)。
在外贸承包制下,地方政府为完成创汇指标,默许企业降低质量标准。
比如出口含杂质的钨砂、发霉茶叶、有污染的农产品。
“想要避免劣质货在国外卖。”
“除了我们国家加强监控外。“
“我也是有办法可以解决(国内解决不了)。”
轻工部的丁老问:“你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