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斯文扫地(2 / 2)

咸丰元年,已积功升至广西提督。

太平军起事后,此君与太平军数战,既有被太平军在象州击败过,也有奇兵早太平军半日入桂林,从而保住了广西省府桂林城。

更有攻大黄江,诱太平军出战,率兵合击,大破太平军,歼敌数千人,赐号“霍钦巴图鲁”的战绩。

赫舍里·和春,字雨亭,满洲正黄旗人。

于道光年间,历任护军参领、参将、副将等职。

咸丰元年(1851年),随向荣至广西镇压太平军,擢总兵,赏“铿色巴图鲁”名号。

今年四月,和春援桂林,力战解围,加提督衔。

现随向荣,从广西追剿太平军至长沙城下。

十月八日清晨,蔡公坟太平军堡垒前约两三里地的清军军营里,一派繁忙景象。

这一带本是稻田,因稻子早就收割完毕,田里的水也放干了,形成了平整的硬地,正是排兵布阵的好场所。

更妙的是田野中,有一个高出周边稻田数米的小坡,坡顶很是平整,有个一两百平米的模样。

从小坡上向四周看去,都是一览无遗,真是一处天然的指挥所。

向荣的指挥大帐就扎在这小坡上。

今年刚好六十岁的向荣,正在大帐里吃着早餐,看着一封书信,心中兀自喟叹。

书信是前几日粤贼从蔡公坟堡垒内射出来的。

内容是向荣部从广西追太平军而来,双方血战数次,本是血海深仇。

但如向荣能幡然醒悟,弃暗投明加入太平军,太平军不但不计前嫌,还许了向荣一个右丞相之职,地位仅在诸王之下。

这种低劣的劝降手段,向荣本可一笑了之,但书信的落款却让向荣陷入了困惑。

落款是:天军前军指挥萧云骧,军师彭玉麟。

萧云骧向荣是知晓的,此贼为粤贼伪西王萧朝贵的幼弟,本是籍籍无名之辈。

但近两月却是名声鹊起,作为伪西王部的前锋,此贼率部一路攻城拔寨,骁锐异常。

此贼还会用计,据说长沙城就是这贼斯率部伪作陕军,杀湖南提督鲍起豹,夺了城门,才导致长沙城失陷的。

此番奉伪东王杨秀清之命守长沙东边的蔡公坟,单独指挥一部,隐隐间竟有与诸王比肩的意味。

而彭玉麟,他更是清楚。

湖南李沅发叛乱时,彭玉麟就效力于他的帐下,为平定叛乱,擒获李沅发立下不少功勋。

而作为当时彭玉麟的主将,向荣深知彭玉麟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