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可是一笔巨款(2 / 2)

“这里的关键问题,”沈良指着图上的一个位置说道,“是冷却速度的控制。传统方法是均匀冷却,但这样会造成应力不均匀,导致钢材质量下降。我们采用的是分段冷却技术,通过精确控制不同部位的冷却速度,实现了最优化的温度梯度。”

李专家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技术员,竟然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如此深入。

更让他震惊的是,沈良提出的分段冷却理论,确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另外,”沈良继续说道,“我们对合金配比也进行了优化。通过调整碳含量和其他合金元素的比例,提高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这些都是有严格的理论依据的。”

王建华越听越感兴趣:“小沈,你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

“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沈良谦虚地说道,“另外还要感谢厂里的老师傅们,他们的经验给了我很大启发。”

赵师傅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沈工程师太谦虚了!他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更是一流。这套设备的每一个零件,他都亲自加工过!”

李专家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原本以为可以轻松地打击这些“不自量力”的工人,没想到却遇到了真正的高手。

“就算你们的理论是对的,但是成本呢?”李专家不死心地问道,“搞技术创新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

“李专家问得好,”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来算一笔账。”

他在黑板上列出了详细的成本分析:改造费用、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维护费用等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数字。

“总的改造成本是八万块钱,”沈良说道,“但是每天可以增产三十吨钢材,按照目前的钢材价格计算,十五天就能收回成本。一年下来,可以增加利润一百二十万!”

王建华倒吸了一口凉气。一百二十万,这在1980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沈良继续说道,“这还只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我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可以推广到其他钢铁厂,甚至可以对外出口技术和设备。这个潜在的市场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围观的工人们听得热血沸腾。

他们终于明白,沈良不仅仅是在搞技术创新,更是在为整个中国的钢铁工业开辟新的道路。

李专家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了。面对如此详实的数据和如此深入的分析,他的所有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时,厂门口传来了汽车的声音。陈建国急忙跑出去查看,然后兴奋地跑回来:“沈工程师,是省工业厅的领导来了!听说我们的技术攻关成功了,特地赶来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