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更改(2 / 2)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赵工程师心上。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

“赵工,你先出去吧。”王建华不耐烦地挥挥手,“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赵工程师如遭雷击,脸色惨白地退了出去。

门外聚集的工人们看到这一幕,纷纷摇头。

“这下赵工程师彻底完了。”

“活该,平时就爱摆架子,现在踢到铁板了。”

“还是沈良有真本事,人家钢研院的专家都认可。”

办公室里,王建华尴尬地笑了笑:“让李专家见笑了,我们厂里的管理还需要改进。”

“没关系,”李建国摆摆手,然后转向沈良,“沈同志,我现在更加确信你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技术态度。”

沈良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合作?”

“越快越好。”李建国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连铸项目的初步方案,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讨论。”

沈良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文件中的技术路线和参数设置,在他看来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结晶器的设计过于保守,冷却系统的配置不够合理,拉坯机构的控制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李专家,”沈良放下文件,“恕我直言,这个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哦?具体说说。”李建国饶有兴趣地问。

“首先是结晶器的设计…”沈良开始详细分析起来,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说得头头是道,让李建国连连点头。

王建华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到李建国的表情,就知道沈良说的都是干货。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没有像赵工程师那样对沈良不敬,否则现在丢脸的就是自己了。

“太精彩了!”李建国激动地说,“沈同志,你的这些想法完全可以写成技术论文,发表在《钢铁》杂志上!”

沈良摆摆手:“理论再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没有意义。我建议我们先在小规模试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技术方案,然后再考虑推广应用。”

“说得对!”李建国拍了拍桌子,“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务实精神。那我们明天就开始正式合作,我会安排最好的试验条件。”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进来的是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神色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