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场真正的挑战即将开始(1 / 2)

两人快步走向厂门口,心中都明白,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到来。

厂门口停着几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车队阵势足以让整个厂区的人都紧张起来。

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他就是冶金部的副部长王志强。

紧接着,几个身穿西装的外国专家也陆续下车,其中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大男子格外引人注目。

“王部长,欢迎您来我们厂视察工作!”张建国快步上前,恭敬地握手。

王志强的表情很严肃,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张厂长,我今天来不是视察,是来调查的。”

这句话让张建国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但沈良却很镇定,他观察着这些外国专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王部长,有什么问题需要调查吗?”沈良主动开口。

王志强看向沈良,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你就是沈良吧?我听说你们厂最近搞了一些技术改造,效果很不错?”

“是的,我们的三号炉改造已经初见成效。”沈良如实回答。

这时,那个金发外国专家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我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的技术总监汉斯·穆勒。我们接到消息,说你们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就敢对高炉进行改造?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甚至有些嘲讽。

沈良心中冷笑,看来孙教授的背后果然有外国势力的影子。这些西方专家显然是来打脸的,想要证明中国人没有独立创新的能力。

“穆勒先生,我们的改造确实是自主完成的。”沈良平静地说道,“事实胜于雄辩,您可以实地查看我们的设备和生产数据。”

“哈哈!”穆勒大笑起来,“小伙子,你知道我们德国在冶金技术方面有多少年的积累吗?你们一个小钢铁厂,凭什么能搞出什么创新?”

他的话让在场的中国工人们都愤怒起来,但碍于对方的身份,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王志强皱了皱眉,对穆勒的态度也有些不满,但考虑到中德两国的技术合作关系,他只能耐着性子说:“穆勒先生,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实际情况吧。”

“好,我倒要看看你们所谓的技术创新到底是什么水平。”穆勒冷笑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向车间,沈良注意到,除了穆勒之外,还有两个日本专家和一个美国专家,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同样的傲慢和质疑。

进入车间后,穆勒直接走到三号炉前,开始仔细查看改造后的设备。他的表情从最初的不屑,慢慢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震惊。

“这个送风系统的设计……”穆勒用德语嘀咕了几句,然后转头看向沈良,“这是你设计的?”

“是的。”沈良点头。

“不可能!”穆勒几乎是吼出来的,“这种设计理念,就连我们德国也是在去年才刚刚开始研究!你们一个落后的中国钢铁厂,怎么可能想到这种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