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技术争论是好事(2 / 2)
“问题?”赵工程师冷笑一声,“问题大了!你一个年轻技术员,怎么可能设计出和国外先进技术一模一样的方案?”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沈良装作茫然。
“别装了!”赵工程师猛地拍桌子,“你肯定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这些资料,然后照抄过来的!”
沈良看着激动的赵工程师,心中反而冷静下来。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赵工程师,您说我抄袭,有证据吗?”沈良淡淡地说。
“证据?这些资料就是证据!”赵工程师指着桌上的文件,“你的方案和这些国外技术如此相似,不是抄袭是什么?”
“相似不等于抄袭,”沈良慢慢说道,“技术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不同的人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很可能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这在工程领域很常见。”
“你狡辩!”赵工程师怒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水平?”
“那您觉得我应该有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沈良反问,“难道年轻人就不能有技术创新吗?”
赵工程师被问得一愣,但还是坚持:“反正我不相信你能独立设计出这种方案!”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张厂长和省冶金设计院的两位专家走了进来。
“怎么了?老远就听到你们在争论什么。”张厂长问道。
赵工程师看到这个机会,立即向张厂长告状:“张厂长,我怀疑沈良的技术方案是抄袭的!”
“什么?”张厂长一惊,“赵工程师,你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有证据!”赵工程师把桌上的资料递给张厂长,“您看,他的方案和这些国外技术资料几乎一模一样。”
马建军和陈志强也围了过来,仔细查看着资料。
过了一会儿,马建军抬起头说:“确实有些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是抄袭。”
“为什么?”赵工程师急切地问。
“因为技术发展有其必然性,”陈志强接过话头,“同样的技术问题,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是很正常的。”
“而且,”马建军补充道,“沈同志的方案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照搬。”
赵工程师脸色一变:“可是…”
“赵工程师,”沈良这时开口了,“既然您质疑我的技术能力,那我们不如现场讨论一下技术细节,看看我是否真的理解这些技术。”
“好,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懂不懂!”赵工程师咬牙说道。
沈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连铸技术的核心是控制钢水的凝固过程。首先,钢水从中间包进入连铸机的结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