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号炉的修复情况(1 / 2)
第二天一早,工厂的2号高炉前就聚集了不少人。
消息传得很快,连其他车间的工人都跑来看热闹。
毕竟,用一个年轻技术员的“土方子”来修复价值几十万的高炉,这在整个钢铁厂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沈良早早就到了现场,仔细检查着准备好的材料。
昨晚他几乎没怎么睡,脑海中反复推演着修复的每一个步骤。
虽然实验室测试成功了,但真正的生产环境要复杂得多,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失败。
“小沈,紧张吗?”老陈拍了拍他的肩膀。
“有点,”沈良坦诚地说,“毕竟这是第一次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王德昌阴沉着脸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个施工工人。
他扫了一眼沈良准备的材料,冷冷地说:“开始吧,我倒要看看你这个神奇的涂料到底有多厉害。”
2号高炉已经停产降温了两天,内部温度降到了400度左右——这是能够进行修复作业的最低温度。
再低的话,炉体结构可能会因为急剧冷却而出现问题。
沈良戴上防护面具,手持喷枪走向炉内。
高炉内部的环境极其恶劣,400度的高温让空气都扭曲变形,刺鼻的硫磺味和煤焦味混合在一起,几乎让人窒息。
“小心点,”老陈在外面喊道,“有问题马上出来。”
沈良点点头,开始仔细观察炉壁的损坏情况。
2号炉的问题比他预想的要严重一些——炉壁上有几条明显的裂纹,最长的一条接近两米,最宽处有三公分。如果不及时修复,整个炉壁都有可能垮塌。
“裂纹比报告中的要严重,”沈良从炉内出来,擦了擦额头的汗,“需要分三次施工,每次间隔两小时让涂料充分固化。”
王德昌皱着眉头:“三次施工?你之前可没说过需要这么长时间。”
“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沈良平静地说,“如果一次性涂得太厚,可能会在冷却过程中开裂。”
“又是可能,又是调整,”王德昌讽刺道,“我看你就是心里没底,在那里胡乱猜测。”
刘建国有些不悦:“老王,专业的技术问题你就别指手画脚了。小沈既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王德昌的脸更黑了。
在厂里,他一向是技术权威,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年轻人来教他做事?但偏偏他又确实不懂耐火材料的具体工艺,只能憋着一肚子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