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部里的钱批下来了(2 / 2)

这个提议让王建国眼前一亮。

既解决了当前的资金问题,又能让部里在技术产业化中获得长期收益。

“具体怎么操作?”

“成立一个技术开发公司,部里占股40%,我们厂占股60%。前期投入100万,部里出60万,我们厂配套40万。”

沈良的话让刘处长倒吸一口气。

100万在1980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两百年的工资。

但王建国却显得很平静:“这个数额...确实不小。但如果真能产生你说的效益,倒也值得一试。”

“部长英明!”沈良心中暗喜,“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保证在半年内完成技术攻关。”

王建国站起身走到窗前:“小沈,我欣赏你的魄力。但话说在前头,如果半年内拿不出成果,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沈良毫不犹豫地点头:“担得起!”

从部里出来,沈良感觉浑身轻松。

资金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技术攻关。

回到厂里,李明华正在车间里和工人们讨论生产问题。

“老李,好消息!”沈良走到他身边,“部里同意了。”

李明华瞪大眼睛:“真的?100万都批了?”

“不仅批了,还要成立合资公司。”沈良压低声音,“咱们这下可是鸟枪换炮了。”

李明华兴奋得差点跳起来,但马上又冷静下来。

“老沈,压力也更大了。部里这么大的投入,要是搞砸了...”

“搞不砸。”沈良拍拍他的肩膀,“钢铁研究院的专家明天就到,咱们抓紧时间把技术方案再优化一遍。”

第二天上午,两位专家准时到达。

年长的叫张教授,五十多岁,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年轻的叫小赵博士,三十出头,精神头很足,一来就要看技术资料。

“沈技术员,听说你们的连铸技术有重大突破?”张教授坐下后,直奔主题。

沈良点点头,把准备好的图纸摊开。

“两位专家请看,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方案。”

张教授凑近仔细观察,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这个结晶器设计...很有意思。”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但这个角度是怎么确定的?”

沈良心中一紧。

这个角度是根据前世的经验确定的,当时并没有详细的理论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