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文化冲突(2 / 2)
江夏笑着说:“这样的话,估计我得把短视频的内容,改为《见证沈总学英语》,估计也会带来一波不错的流量。尤其是我的那些粉丝们,最想看到你吃瘪的样子。”
沈林风摇头:“那还是算了,我对自己的英语一点自信都没有。”
考察继续,他们在美国最震撼的还是特斯拉工厂。这里的工艺水平,全自动程渡,是国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能源车企不可匹敌的。
个别行业巨头,或许可以说别具特色吧。
沈林风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才,但是也做过不少调查和研究。该说不说,就国内的技术而言,跟特斯拉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当然,估计国内在供应链方面,是比美国完善的。
或许是国情和战略不同,沈林风感觉美国社会跟中国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生活环境,社会现象中,还体现在文化、政治和工业体系上。
除了眼睛看到的,给沈林风更大的是心理的冲击。
在这里,他几乎每一天都有新发现,也有自我认知的理念冲突。这种冲突,让沈林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
他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进行对比,把自己放在同江市的层面上回望过去,曾经大风坪的少年对世界是好奇的,淳朴而干净。
再从林城的大学生视角看高中时代的沈林风,他又觉得自己很土,很幼稚。
同样,站在小有成就的深圳老板角度,看看过去的一切。沈林风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不管认知上,还是格局和物质条件上,现在的他都是牛逼哄哄的存在。
可是当他以一种超越国度,超越自身的视觉反省自己,觉得自己还是那么土。
怎么形容呢?
狗肚子容不下二两香油的那种土。
发现自身的不足够,沈林风进入更深层次的反省。他认为自己的一切,是被时代、环境、经历和阅历不断的雕琢,才变成今天的模样。它们决定了自己的格局,也决定他的认知。
也正是这种冲突和对比,让沈林风渐渐明白角度和思维的重要性。
他对江夏说:“这次来美国,最大的收获不是了解到多少新能源汽车,或者锂电池行业发展的信息,而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被跟踪因素束缚,做不到超越自我和现实,去探索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才会陷入很多困顿之中。”
江夏没有想那么多,笑着说道:“怎么来一趟美国,让你变得像个高僧一样,动不动就谈思维,谈认知和局限性?虽然这里跟咱们国家有很多不同,但是不至于让你精神分裂吧?”
沈林风摇头说:“我只是在感慨,原来我所认为最合理的一切,在另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会有不一样的解答方式。这......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