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社交心态(2 / 2)

他就像皇帝晚上翻牌子一样,在城中村一家一家的吃下去,并且积极主动跟老婆聊天。结果还真让不少人记住了他这个人。

毕竟,好听装饰就在附近,沈林风住在城中村,打过招呼以后,是比较容易记下来的。

这种裂变式社交坚持不到一个月,沈林风就放弃了线下拓展陌生人的打算,只有线上的电销活动,一如既往的坚持好几年。

没办法,他需要通过打电销拓展装修客户嘛。

该说不说,也正是他不断打电销的那几年,沈林风的微信好友才从一个微信,增加到三个微信,而且每一个微信都有好几千人。

实话讲,他的“朋友”还算挺多的。

但是,真正跟他签合同做生意,发展成客户的并不算太多。即使那些人大部分是通过房地产信息名单里联系上的,人家也没有全部跟沈林风做生意啊。

甚至有的加上微信后,鸟都不鸟他。

当然,想要跟人家背后认识的二十五个朋友产生裂变式社交,基本上都是扯淡的。第一梯队的社交他都没有搞定,怎么可能深入到第二层?

不是沈林风不够热情,而是实操远远比理论困难太多。

渐渐的,沈林风就明白了,所谓的裂变式社交只是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想要完成它根本不可能。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能跟陌生人成为朋友,更不可能让他帮你介绍身边的二十五个朋友。

现实是,你想跟陌生人交朋友,陌生人在提防着你是哪个骗子。

或许努努力,你可以很好的维持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朋友。但是,朋友再多下去,你就不可能再有那么多精力去维护他们了。

哪怕是隔三差五发一条问候信息,那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于是乎,沈林风渐渐又摸索出朋友圈的分类管理。包括微信和现实中的朋友,他也开始进行分类,给每个群体画上特定的标签,比如陌生的电销客户,他可以分成A\B\C\D四个等级,以此来区分他们的重要程度。A级是最有成交意向的客户,需要重点根据;B级其次,要维护好......

产生业务往来的,沈林风直接把他们移到客户分类中。

客户少的时候,他只有一个大标签叫做客户。后来客户越来越多,他又把标签分为别墅客户、商品房客户1、客户2、客户3......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