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唐军(2 / 2)

李倓接过看了看白纸上赫然写着“今特任命治粟校尉李倓到司库担任送粮官,署名王忠嗣。”并且名字上还盖了陇右节度使的印章。

李倓一瞬间是五味杂陈,这可是最敷衍的任命书了,但是只要有这个节度使印章什么都是浮云。

这里解释一下,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治粟校尉这个官职,只有治粟督尉。这个治粟督尉只有韩信当过,是萧何初见韩信为了敷衍他,随便给他封的官让他押送粮草。这也是李倓为什么不爽的原因,王忠嗣这是给李倓穿的小鞋,小鞋给你,你爱穿不穿,不穿就做金丝雀。

李倓终于离开了军帐。

王难得等李倓走了以后说道:“大帅!粮草是我军命脉……”

王忠嗣挥了挥手阻止了王难得的说下去。

王忠嗣接着说道:“你立刻派个人给周泌说一下只让他负责押送粮草,其他的事别让他管。”

“属下明白!”

王忠嗣又想了想说道:“给他安排个得力的副手。”

“遵命!”

唐军野战大军满编制为两万人,一共分为右虞侯军,右前军,右后军,中军,左后军,左前军,左虞侯军。也就是所谓的“七军”,大军行军也是按着上面的顺序行军。大军后撤时右虞侯军变为左虞侯军,左虞侯军变为右虞侯军依次撤退。

行军或者撤退大军不可以掉头,只允许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如果掉头更容易造成混乱,并且在路面窄的地方是无法实现掉头的。

其中右虞侯军为前锋军,将领也就是戏曲里面的“先行官”,先行官多为全军最牛逼的将领,其作战能力绝对是整个军队里面最好的,因为前锋军要担任修路、架桥、侦查敌情的任务,并且随时有和敌人开战的可能,大军撤退时则担任断后的任务。

《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很多时候都是充当这个角色,每次出征都是赵云首先和曹兵交战,每次蜀军吃了败仗都是赵云垫后。不是说诸葛亮临时决定让赵云垫后的,是赵云的职责就是这样。

我们不说正史,就单《三国演义》来讲赵云能力是要比张飞和关羽强的,他们二位可没有做过先行官,基本都是左右军轮流干。

蜀汉到了后期没有大将,经常用“蜀汉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来嘲笑蜀国。

古代行军不是全天行军,而是只行半天,过了午时就要安营扎寨,不可能等天黑了再安营扎寨。即便现在外出露营也不可能等天黑没了视线你在扎营。

其次安营扎寨也不是一个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活。扎营不但要建围栏,还要挖壕沟,建马厩(jiù),还要埋锅造饭,因为士兵下午四点就要吃饭,甚至还要挖厕所,整个大营也不能到处拉屎撒尿。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古代战争为了避开农时,一般是在春天或者冬天发动,这时候都是天短夜长,下午五点天就黑了,就算三个小时扎营结束,你也需要两点开始,这中间你还要做饭吃饭,时间算一下差不多下午一点你就要开始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