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柜坊(2 / 2)
李林甫一听连忙起身,然后快步走到李适之旁边,躬身说道:“陛下!李少保这是危言耸听,自柜坊成立以来再无官员收取国家赋税时从中牟利、鱼肉百姓,并且朝廷也因此大幅减少钱粮的储存、运输、折损等不必要开支,我大唐如今能国库充盈,柜坊功不可没。”
李适之对李林甫是没一点好感,他看了李林甫一眼,质问道:“李相只说利为何不说柜坊的弊呢?柜坊之害说遗祸千年也不为过。”
李林甫眼睛一眯说道:“林甫只知道柜坊是利国利民之举,实在看不出柜坊有何弊端,既然李少保觉得柜坊百害而无一利,那还请李少保说个一二出来。”
李隆基对于李适之所说,觉得也是危言耸听,这个柜坊确实是利国利民,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以前收取地租时地方官员对百姓百般刁难,短斤缺两,很多时候都激起民变,甚至有官员为了掩盖自己贪污的钱粮火烧粮仓。而朝廷在收取赋税后不但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粮仓、运输、储存等,并且在这其中官员中饱私囊手段层出不穷,真正到国库的有七成就不错了。
李隆基说道:“既然李少保看到了弊端,就公示出来这样以便众臣讨论。”
李隆基说这话明显就是有点偏向李林甫。李隆基几十年不出皇宫,更没有到过民间,所有对民间的认知来源,都是听臣子汇报,而臣子们都是报喜不报忧,所以他不相信柜坊如李适之所言。
李适之见李隆基出来说话,于是说道:“据臣所知!每年收赋税之时,全国各地粮商都会拼命压低粮价,而百姓为了缴纳足额的粮钱给柜坊,不得不贱卖自己的粮食,最后家中无隔夜之粮,只能以草糠泥土为食,更有收成不足的百姓不得不变卖田产,甚至卖儿卖女,长此以往国家社稷危矣,此种境况都是柜坊造成的。”
李隆基一听大惊连忙起身问道:“此话当真!”
李适之叹了一口气说道:“臣可以用全家性命担保,臣所说句句属实!陛下可以派人去调查。”
李隆基听李适之这样说,已经确信李适之绝对没有撒谎。
李隆基脸色变的有些不好看了。
“李林甫!李少保说的可是实情!”
李林甫一听心里也是一颤,因为李适之所说情况他是知道的。
“陛下!李少保所说确实是实情,但是这一切都是违法粮商所为,柜坊从来没有参与收粮之事,柜坊所做的只是从百姓手里收取国家所规定的赋税。”
李适之冷笑一声说道:“李相好个没有参与!好个违法粮商所为,你这样推脱可不是君子所为啊,据我所知每年到了快要收赋税之时柜坊就搞小动作,拼命的提高存钱利息,市面大量缺钱,而缺钱的粮商不得不到柜坊那里借贷,粮商为了偿还柜坊利息不得不拼命压低粮价,我说的可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