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乱象丛生(1 / 2)
李倓得阿布思的三万部众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因为在历史上这三万部众里面的一万战兵就是安禄山“曳落河”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倓有最好的战马,最好的武器甲胄,但是小唐国的骑兵数量一直在三千人左右,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战士,汉人以农耕为主虽然也会骑马,但是和这些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相比还是差一些。
李倓一直走精兵路线,因此骑兵战士数量一直上不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一万突厥战兵,小唐国的骑兵彻底崛起。
李倓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李献忠担任怛罗斯守将兼任骑兵军使,将小唐国和突厥骑兵一分为三,一部有韩素带领驻扎在夷拔海,一部有韩素副将王孝瑾带领驻扎在原来葛逻禄的故地,还有一部有李献忠带领驻扎在怛罗斯。
此时此刻李倓认为小唐国已经有了将大食彻底赶出河中的实力。
相比小唐国的安定繁荣,长安的内部斗争发展为多极化。
公元752年五月安禄山不顾手下众人劝阻进表李隆基,弹劾小唐王李倓收留叛将阿布思部众,小唐王有藐视天朝之心,希望李隆基下旨发兵征讨小唐国。
让安禄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因此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李隆基对安禄山的行为很是不满,安禄山此举明显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颇有恃宠而骄的意味。
杨国忠一系和太子李亨一系借此发难对安禄山群起而攻之,说安禄山包藏祸心,以下犯上,挑起事端。
而李林甫对于安禄山的愚蠢行为感到无奈,整件事一句话都没说。
本来李隆基想训斥安禄山一顿算了,但是安禄山这次犯了众怒,李隆基也为了敲打一下安禄山,于是就下旨训斥安禄山挑拨是非,妄生事端,同时下旨撤了安禄山的御史大夫一职。
安禄山得知情况都懵逼了,自己就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十恶不赦的人。
安禄山真是打不成狐狸,还惹了一身骚,于是连忙上表认错。
李隆基于是借机免了安禄山的罪责,但是安禄山却对李林甫见死不救心生不满。
752年六月,由于李倓在河中地区的操控断了吐蕃同常昭武九姓的往来,同时哥舒翰在陇右步步紧逼占了九曲黄河,让吐蕃国内经济状况江河日下。
吐蕃为了打破僵局于是就挑软柿子捏,鼓动南诏国出兵剑南道,蜀中战事再起。
剑南道本来就是弱旅根本就挡不住吐蕃和南诏国的联合进攻,蜀人于是纷纷上表,请求剑南道节度使杨国忠坐镇蜀中。
李林甫逮住机会于是就给李隆基进言,让杨国忠前往蜀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