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腐尸案(五)(2 / 2)

滕艳兰率先发问:“具体是哪些疑点?”

“第一个疑点,他断言孙荇没有被强奸,这一点他不可能知道。”李睿开门见山道。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羁押他的证据。”滕艳兰说道。

“第二个疑点,他说孙荇最后是在垃圾场附近被害的,这也不可能。”

李睿的话,引起一片哗然。

“为什么不可能?”小刘提问道:“杀完人,包裹以后直接抛尸,很符合逻辑啊。”

“第一,”李睿关掉投影,会议室陷入短暂的黑暗,“如果是偶遇歹徒被害,歹徒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包裹尸体,”他打开台灯,光束聚在尸体被包裹的原始状态的照片,“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低声咒骂了一句。滕艳兰看向李睿,后者微微点头,白大褂下的肩膀却绷得笔直——那是连续工作48小时后的生理性颤抖。

“第二,”李睿继续说道,“如果在垃圾场附近偶遇熟人,一般熟人作完案,应该去更远的地方抛尸,而不是在离杀人现场那么近的垃圾场。”

顿了顿,“而且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碰见熟人,概率太低了吧。”

滕艳兰合上笔记本,“李睿,你的分析有道理,但这样的怀疑理由并不充分。”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镜片后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带着某种穿透迷雾的笃定。“我认为孙荇不可能在野外遇害的依据不仅仅是这些。”李睿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我有充分的依据支持孙荇是在室内被害的。”

投影仪再次亮起,将他的侧影切割成明暗两半——那是法医与真相之间,永不熄灭的光。

李睿指尖叩击着投影仪遥控笔,幕布上的编织袋、电线与双层塑料膜照片随之放大。“注意看——崭新的电线切口还泛着金属光泽,电话线外皮残留着整齐的齿痕。”他突然俯身凑近屏幕,白大褂下摆扫过会议桌,“谁会在荒郊野岭作案时,特意携带工具剪断崭新的线材?”

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中,小王忍不住插嘴:“附近垃圾场什么都有……”

“那为何不用现成的软绳?”李睿旋身指向照片里扭曲缠绕的电线,金属反光映得他瞳孔发亮,“这种硬质线材不易捆绑,凶手为什么要舍易取难呢?”

有人举起笔记本追问:“若凶手杀人后分头回家取工具呢?”

“在座各位或多或少都了解尸僵的规律。人死后一两个小时就会出现尸僵,到那时尸体就很难屈曲了。”李睿突然按下暂停键,女尸蜷缩如蛹的照片定格在幕布中央,“死者呈完全屈曲状,且在尸僵形成前就被套入双层塑料膜。也就是说,凶手是在野外一两个小时内集齐这些物件,并且完成了捆绑、包裹、屈曲装袋这一系列动作。”他扯松领带,喉结滚动着咽下一口浓茶,“大家觉得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