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此消彼长,布局重大调整(2 / 2)

“二弟之言差矣!”

辛评摇了摇头,高声斥道:“同是主公之子,岂可因长幼嫡庶而分别对待。主公身为袁家庶子,若只能立长立嫡,又何来主公今日基业?

因此,为兄认为,无论立长立贤,都要根据实况而定。若是治世,或以立长为宜;但若逢乱世,则必须立贤。否则,不仅乱世难平,还有灭族之祸。”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是太平盛世,昏庸之主也可以守住江山,所以,为防止内乱,立长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如果是处在乱世,昏庸之主可能会导致全族灭绝,这种情况下,必须让有能力的人来做领头人。

所以,才有“治世立长,乱世立贤”的说法。

“此谬论也!”

辛毗不屑地说道:“长幼和贤愚,其实是两回事。长者有贤也有愚,幼者有贤也有愚。并非长者尽愚,也并非幼者尽贤。大公子战功卓着……”

就这样,两兄弟争执不休。

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时,逄纪又站出来,对袁绍说道:

“属下觉得,二公子聪慧贤仁,文武秀出,比之大公子和三公子尤有过之,若是立贤,则当立二公子为世子。主公你听我说……(此处省略三千字)……”

三人争论了很久。

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袁绍却又无决断之力,不知该如何抉择。

最后,沮授实在忍不住了。

站出来斥道:

“现在是何时?军情十万火急。东线袁熙独抗王通主力,若不尽快救援,则东线糜烂,进而冀州腹地倾危,吾等皆无家可归矣!”

袁绍闻言,猛然醒悟。

赶紧说道:“公与言之有理,世子之事容后再议,且先论战事。”

就这样,话题又扳回了正轨。

经过一番讨论。

袁绍最终下令做出重大调整。

其一,西线方面:

停止攻打真定城,退兵栾城。由蒋奇为主帅,辛毗为军师,领四万大军驻守栾城。再派吕翔率两万人马驻守巨鹿,以阻止张辽进犯赵国和巨鹿郡。

其二,袁谭从壶关退兵。

因王通占据河间后威胁到青州。袁绍不得不下令正在攻打壶关的袁谭,立即退兵返回青州。

在调回袁谭之后,再令彭安为主将,许攸为军师,率军两万驻守滏口陉的入口磁县城,以防高顺从上党壶关出兵攻打魏郡威胁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