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林科院来访,老学究赵教授(2 / 2)

后世这样做,前一两年的水果都会送去做罐头。

味道青涩,甜味水分也没有那么足。

但是在这个年代,只要价格合适,就已经算是不可多得的好水果了。

品质差,价格就低,正好满足现在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陆星河带着刘喜胜热情的跟众人握着手,“赵教授,咱们先回到大队喝喝茶,热乎乎,还有从草原带回来的咸奶茶,

与我们这边的口味不同,正好一起品鉴一番。”

赵教授摆手拒绝:“不用,我们不是来喝茶的,你们是第一个改革试点,也是让我们有第一次实践的机会,

咱们抓紧时间考察,研究学问必须要抓住每一分钟。”

当然,最后一句话是跟后面的学生说的。

这大抵是那几年被下放老学究的通病。

对时间格外的珍惜。

“那好,野生果树和我们选的地点就在不远处,这是绑腿大家都带上,现在我们就上山。”

柴河大队的野生果树,就在村口不远处的荒山上。

其实那里曾经不是荒地,是第一批闯关东的人带来的种子。

那时候也没有土地划分,就这么随便的种在了山上。

不过经过时代的变迁,人员的流动,当初种植果树的那批人又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

果园没有时间打理,慢慢的也就变成野生果树。

小时候陆星河他们这批人,所有的水果来源都在里。

只不过这里长出来的小苹果,野山梨,山楂果等味道青涩。

都需要带回去,蒸熟后放点白糖才好吃。

不过这里的野生沙棘果味道比较不错,弄回去榨成汁,喝起来比橘子汽水还要好喝。

就是这玩意要从小鸟和野鸡嘴里抢食。

一般不是小孩子,都不会干这种事。

爬了半个山坡,就来到了大多数野生果树聚集的地方。

刘喜胜是后调过来的,只能陆星河站在前面介绍。

“赵教授,就是这里,这半个山坡都是果树,翻过这个山坡还有一大片,不过那里果树长得比较希,

应该是鸟吃完果子,拉出来的种子长大的。”

赵教授听着介绍,领着学生四处查看,适不适合的用小刀割开树干,将里面的白内的地方放进嘴里品尝味道。

身后的学生也跟着周教授一起学习。

不过每个人吃到那苦涩的味道,都面露难色。

一代不如一代这都是有说法的。

那个年代的人吃过的苦,绝对比下一代人要多。

“是野生果树,而且已经适应了这边的温度,在这个时候树干内还有水分,看来你们这生长条件不错呀。”

“是呀,山下就是牡丹江的支流,咱这地方别的却,就是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