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你所谓的散点透视,不就是我们西方的立体主义吗?!!(2 / 2)

所有镜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祝仁身上,等待着他的回应。

是被当场宣判“死刑”,还是做苍白无力的辩解?

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压力中心,祝仁,却忽然笑了。

那不是苦笑,也不是强撑的笑。

而是一种云淡风轻,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的微笑。

他看着安吉丽娜,甚至还轻轻地点了点头,像是在赞许一个提出了好问题的学生。

“安吉丽娜小姐,”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精彩。你说的错误,是因为你和你的AI,都还站在窗外。”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的画家在创作时,本就不是站在一个地方呢?”

这句话,让安吉丽娜的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祝仁转过身,面向大屏幕,下达了第二个指令。

“天衍,放弃观察者模式,切换至——区域解析!”

指令下达。

屏幕上,那幅被判了“死刑”的《溪山行旅图》上,AI的分析逻辑彻底改变。

它不再试图为整幅画建立一个统一的透视模型,而是像一个最精密的解剖师,将画卷分割成了上、中、下三个核心区域。

光流首先涌向了画卷下方的山脚。

这一次,AI没有再发出警报。

一个逻辑自洽的、完美的局部透视模型,被瞬间构建出来!

屏幕上显示:【区域一:山脚,采用平视视角,透视逻辑自洽!】

紧接着,光流上移,覆盖了画卷中段的山腰。

又一个全新的透视模型生成:【区域二:山腰,采用仰视视角,透视逻辑自洽!】

最后,是高耸入云的山顶。

【区域三:山顶,采用俯瞰视角,透视逻辑自洽!】

三个“正确”的局部模型,呈现在同一幅画卷之上!

在全场震撼的目光中,天衍系统给出了最终的、颠覆性的结论:

【综合分析:此画作由多个独立的、透视逻辑自洽的视点,融合而成!】

祝仁看着这行结论,缓缓转身,目光再次落在了脸色开始变化的安吉丽娜身上。

“现在,你明白了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每个人的心间。

“这不是一幅错误的画。而是由多幅正确的局部画卷,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技法,完美融合而成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