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西方的契约与东方的人情!(2 / 2)
祝仁看着她,拇指在她的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传递着无声的安慰。
他只是在用平静的语气说道:
“没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以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现在,有我。”
……
祝仁没有在别墅久留。
他婉拒了江婉云送他的提议,亲自开车,载着萧予薇,驶向了Z大。
车内,没有了旁人,气氛终于变得宁静而亲密。
萧予薇依旧穿着那件白衬衫,只是外面加了一件祝仁的风衣。
她侧着头,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阳光洒在她恬静的侧脸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
“听说那个美女记者安吉丽娜,这次带来了哈佛的法学终身教授,还有一个索邦大学的社会学家。”
她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他们准备得很充分,来者不善。”
祝仁握着方向盘的手很稳,闻言只是笑了笑。
他伸出右手,越过中控台,轻轻握住了她放在膝上的、略显冰凉的左手。
“所以,才需要你坐在第一排替我压阵。”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让他们看看,我们东方的智慧,不仅能诞生诗人,也能诞生……最顶尖的科学家。”
萧予薇的心,瞬间安定下来。她反手,与他十指紧扣。
……
Z大,中心大礼堂。
距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这里早已座无虚席。
气氛,却与前几次截然不同。
不再是粉丝见偶像般的狂热,而是一种近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
来自全球上百家顶级媒体的长枪短炮,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前几排,坐满了来自国内外的学术泰斗、商界巨擘和官方代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第二排正中的一个“评审团”。
路透社女王记者安吉丽娜,今日换上了一身剪裁精良的白色西装,神情严肃。
她身旁,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老者,正是哈佛法学院的罗伯特·汉德教授。
另一位,则是来自索邦大学、以观点犀利着称的社会学家伊莎贝尔·杜波依斯。
他们三人,以及身后几位来自牛津、剑桥的学者,组成了一个气场强大的“西方观察团”,
他们的目光,如同手术刀般,冰冷、挑剔,准备随时解剖祝仁的每一个论点。
后台,刘裕民书记拍了拍祝仁的肩膀,神情凝重:
“小祝,今天这一仗,不仅是你一个人的讲座,全国人民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