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另辟蹊径(1 / 2)
不过,再怎么说多伦多也只是一个小电影节,在第一天众人为林枫捧场后,电影节又归于平静。
但是,《活埋》的宣传效果却出奇地好,各个影评人和媒体也为林枫这部创新的毕业作品叫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知名影评人罗伯特的一篇影评文章。
“本人受邀参加了第2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并观看了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尼托·林导演的毕业作品—《活埋》。
这部影片其实是林在做了减法,无论剧情还是人物亦或是场景。
很难想象,一部九十四分钟的影片,居然只有一位演员,一个不足2平米的场景。甚至道具只有简单的打火机、手机和光源。
可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一部烂片,相反,这林艺术创新上的新突破。
这部影片大致被林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男主角的求生心理刻画和与之对应的行为描绘。
在这部分中,林在压抑感十足的氛围营造中,将一个充满紧张、恐慌、迷惑等情绪的受困主角形象活灵活现呈现在观众面前。
接下来,情绪略微稳定下来的保罗开始试着接受目前处境。
他利用棺板翘钉割开捆绑双手的绳索,借着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微光,逐一寻获手机、手电筒等物品。
手机在片中极其重要,它不仅是联系外界寻求援助的唯一工具,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主线。
从保罗向警方、家人、公司、反恐救援组,甚至是绑匪的通话内容中,我们可以得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第一部分剧情,观众知晓了埋藏处大体位置、保罗被困棺内原因,以及绑匪动机和美方营救的展开。
第二部分内容,才显现出导演真正‘动机’和本片核心内容所在——在群体利益面前,个体分量何其轻微。
从CRT公司为脱干系诱导保罗解除合约,到营救小组‘薛定谔的救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