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祖祠内的对决(2 / 2)

《父亲的遗书:致未能归家的儿子》

《盲童画展上的那幅太阳》

《公交车司机最后的刹车》

每一本,都是他走访各地收集的真实故事。有人笑他疯癫,说这些悲伤的东西没人爱看。可渐渐地,有学生驻足,有老人坐下倾听,有母亲带着孩子来听“真正的好故事”。

有个小女孩问他:“老爷爷,这些人明明都死了,为什么你还说他们是英雄?”

他摸着她的头,轻声说:“因为他们活过的方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一角。就像一盏灯灭了,但它照亮过的房间,永远不会完全黑暗。”

十年过去。

“念安堂”的名声传遍南北,无数人慕名而来,不仅为了听故事,也为分享自己的经历。老人将所有文字整理成册,命名为《守望实录》,共三百卷,收录凡人之勇、微光之义、沉默之爱。

又一个寒冬降临。

天空再度阴沉,赤色裂隙若隐若现,虽未撕裂,却已有黑云汇聚之势。与此同时,全球多地爆发大规模心理危机??抑郁率飙升,自杀事件频发,社会戾气加剧,人们彼此猜忌,亲情断裂,信任崩塌。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精神熵增”,宗教界称其为“末日预兆”,而知晓真相的人明白:这是新一轮“遗忘之劫”的开端。

就在这风雨欲来之际,一本名为《守望实录?终篇》的新书悄然流传。

封面没有华丽图案,只有一行手写字:“我们曾记得。”

书中最后一章,是一位垂暮老人的独白:

>“我曾以为,守护需要惊天动地的战斗。后来我才懂,真正的守护,是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依然选择温柔。

>

>是母亲明知孩子治不好病,仍坚持每天唱歌给他听;

>是陌生人见你在雨中哭泣,默默递来一把伞却不言语;

>是你在疲惫至极时,仍愿意蹲下来抱一抱那只受伤的小狗。

>

>这些事很小,小到历史不会记载,传说不会传颂。

>可正是这些小事,构成了人类之所以值得被拯救的理由。

>

>所以,请不要放弃相信。

>即便世界冰冷,也总有人在悄悄发热。

>即便长夜无尽,也总有人在点灯。

>而你,也可以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像火种般蔓延。

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共读;监狱里的囚犯在深夜传阅;战区的母亲们用它包裹婴儿;宇航员将电子版带上太空站,在失重中一字一句朗读。

某一刻,极北神殿的水晶柱猛然爆发出璀璨光芒。

秦羽站在殿顶,望着远方天际,嘴角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他们……又开始记得了。”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出现了奇异景象:

日本京都的樱花树在寒冬绽放;

非洲沙漠中涌出清泉;

南极科考站拍摄到极光组成七个汉字:“有人为你流过泪”;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某处冰川之下,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刀缓缓升起,刀身刻着两个模糊名字:赵虎、柳霜儿。

龙刀,在亿万心灵共鸣中复苏。

老人临终前最后一日,躺在“念安堂”的摇椅上,窗外大雪纷飞。孙子坐在身旁,握着他枯瘦的手。

“爷爷,你还记得那个问题吗?”孩子轻声问,“如果坏人来了,你会冲出去救人吗?”

老人闭着眼,嘴角微扬:“傻孩子……我已经救了。”

话音落下,雪花停在半空。

殿门,再度开启。

一道光影自尘世间升腾而起,穿过风雪,落入神殿。水晶柱光芒大盛,七人画像旁,第八道身影缓缓显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持录音机,怀抱书卷,唇边含笑,身后万点星光如萤火汇聚。

秦羽伸手,轻抚水晶柱:“这一代的守望者,不是战士,不是侠客,而是讲述者。”

“他们用语言对抗遗忘,用记忆唤醒光明。”

“这才是最深的刀法??斩断时间对善意的抹除。”

多年以后,一名少女在图书馆角落发现一本破旧的《守望实录》,翻开第一页,只见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

“当你读到这里,说明你也听见了那盏灯的声音。”

她怔住片刻,随即拿起笔,在末页添上一句话:

“我也想成为那个点灯的人。”

窗外,雪正纷纷扬扬落下。

极北之地,风雪如刀,龙刀静立,寒光映天。

殿内,灯火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