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核心应用的诞生(1 / 1)
光有惊艳的“外壳”(UI框架)和强健的“骨骼”(内核),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吸引用户的操作系统。还需要有功能强大、体验优秀的“五脏六腑”——那些用户每天都要使用的核心应用程序。
在“北辰”OS的规划中,林轩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我们不能像某些平台那样,仅仅提供一个基础系统,然后依赖第三方开发者来填充应用。启明芯必须自己打造一套世界一流的核心应用,它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北辰”和“天枢”的软硬件优势,更要为第三方开发者树立标杆,定义“北辰”应用应有的品质和体验!
这项任务,交给了由小张直接领导、并细分为浏览器、多媒体、通讯录/信息、地图、应用商店等多个核心应用开发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同样是启明芯在全球范围内招募的、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顶尖软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一、 启明浏览器:“掌上互联网”的真正入口
“目标只有一个:速度!兼容性!体验!”负责浏览器开发的团队负责人,一位从Mozilla项目早期挖来的内核专家老王,在团队启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只能看WAP网页的‘阉割版’浏览器,而是一个能够在手机屏幕上,提供接近桌面级完整体验的全功能浏览器!”
基于启明芯收购的NetRider团队的核心技术,是优化过的KHTML/WebKit内核,浏览器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攻坚:
渲染引擎深度优化: 针对“天枢”芯片的CPU/GPU特性和“北辰”OS的内存管理机制,对WebKit内核进行了大量的底层优化。引入硬件加速合成,利用GPU加速网页图层的渲染和滚动;优化JavaScript引擎,是基于V8的早期版本进行定制,提升脚本执行效率;开发更智能的页面加载和资源管理策略,减少内存占用和网络请求。
移动体验量身定制: 设计了全新的、简洁易用的移动浏览器UI,支持多标签页浏览、便捷的书签管理、隐私浏览模式。开发了智能的页面缩放和排版适应技术,让复杂的桌面网页也能在手机屏幕上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加入了对当时开始流行的移动Web标准和早期HTML5特性的支持。
速度与兼容性的极致追求: 团队设立了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在主流门户网站的加载速度上,必须显着快于当时的Symbian或WM浏览器。同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网页兼容性测试,确保能够正确渲染绝大多数符合Web标准的网站。
最终诞生的“启明浏览器”1.0版本,虽然还远非完美,但在性能、兼容性和用户体验上,已经足以秒杀当时市面上所有的手机浏览器!它第一次让用户真正在手机上感受到了“完整互联网”的魅力。
二、 启明多媒体中心:视听盛宴,随时随地
这部分由熟悉Pioneer播放器软件架构的工程师负责,目标是将Pioneer上备受好评的音乐播放体验,完美移植并升级到“北辰”OS上,并扩展到图片和视频领域。
Hi-Fi级音乐播放: 充分利用“天枢”芯片强大的音频解码能力和高品质CODEC,支持多种主流音频格式(MP3, WMA, AAC),提供丰富的EQ音效和播放列表管理功能。UI界面设计得极其精美,支持专辑封面显示和歌词同步。
流畅的图片浏览与管理: 利用GPU硬件加速,实现对数千张高清照片的快速缩略图加载和流畅的全屏浏览、缩放、旋转操作。提供基础的图片编辑功能。
初步的视频播放能力: 依托“天枢”芯片的MPEG4 SP硬件加速能力,实现对CIF/VGA分辨率、中低码率视频的流畅播放。虽然还不能完全取代专门的视频播放器,但足以满足用户观看短片、视频片段的需求。
“启明多媒体中心”的目标,是成为用户手机中最常用、也最赏心悦目的娱乐应用。
三、 启明通讯录与信息中心:智能融合,高效沟通
这个团队的目标,是打破传统手机通讯录和短信收件箱各自为政的模式,打造一个智能化的融合通信中心。
智能联系人管理: 支持大容量联系人存储,提供快速的拼音/字母/号码搜索功能。更重要的是,开始探索与未来“云服务”的整合,可以自动备份联系人到云端,并可能尝试整合来自社交网络的好友信息。
会话式短信界面: 抛弃传统收件箱/发件箱的模式,采用类似后世IM软件的会话式气泡界面,让短信交流更直观、更便捷。支持彩信(MMS)的收发。
融合通话记录: 将通话记录与联系人、短信记录进行智能关联,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和回溯沟通历史。
虽然功能上未必比Symbian/WM多,但“启明通讯录与信息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简洁直观的交互逻辑和未来巨大的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