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林轩的“冷思考” - 盛世危言(1 / 1)
启明芯的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体系,同一个被瞬间注入巨量燃料的超级引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功率疯狂运转。
赵晴鸢挥舞着支票簿,在全球范围内与核心供应商进行着艰难而高效的谈判,用巨额预付款和长期订单锁定了关键产能。黄耀龙和孙振南则坐镇深川,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质量,软硬兼施,推动着代工厂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高昂的成本之后,启明芯的生产和供货能力,终于开始缓慢但坚定地爬升。虽然距离完全满足市场那近乎无限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但“一机难求”的局面总算开始有所缓解。Pioneer V2和“创世”手机的稳定出货,为公司带来了如同海啸般汹涌的现金流和利润。
启明芯的股价在纳斯达克持续走高,市值稳步攀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科技新贵的地位。媒体的赞誉、用户的追捧、投资者的狂热……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为启明芯的成功而欢呼。
然而,就在这看似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盛世景象之中,作为这一切缔造者的林轩,却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深深的忧虑。
这天深夜,他独自一人站在香江总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手中端着一杯威士忌加冰,望着窗外依旧璀璨、却似乎比往日多了一丝浮躁的维港夜景。
成功,巨大的成功,毋庸置疑。
但林轩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容易滋生骄傲和自满,越容易忽略潜藏在辉煌之下的危机。
他在进行着“冷思考”。
虽然黄耀龙和QC团队在深川死守质量红线,但如此大规模、高速度的生产爬坡,完全不出任何质量问题是不可能的。最近几周,他已经陆续收到了一些来自全球用户反馈的、关于“创世”手机早期批次出现的一些小瑕疵的报告:屏幕亮点或坏点增多、电池在某些情况下异常发热、系统偶尔无故重启、甚至个别机器的金属边框缝隙略有不均……
这些问题虽然都不算致命,而且启明芯的客服和售后体系也在积极跟进处理,如免费换新或维修,但林轩知道,这背后反映的是供应链和制造环节在极限压力下必然会出现的波动。若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的质量控制水平,这些小问题累积起来,迟早会损害到“启明·创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端品牌形象。
“必须建立更严格、更深入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林轩心中暗道,“从元器件入厂检验,到SMT贴片,到组装测试,再到最终成品出货……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必须记录在案!一旦出现问题,要能快速定位到是哪个批次的物料、哪条生产线、甚至哪个工位出了问题!并且,要将质量考核指标,更严厉地与代工厂的订单份额和利润挂钩!”
“天枢一号”和“北辰OS 1.0”的组合,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林轩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竞争对手绝不会坐以待毙。
特别是苹果,他知道,乔布斯那个偏执狂对产品的要求只会更高。虽然他们的第一代iPhone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推迟了发布,但一旦问世,必将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更完善的软硬件整合。
还有谷歌的Android,虽然目前还处于早期,但其开放的模式和庞大的开发者潜力,未来也必然会成为“北辰”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启明芯现有的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一年?两年?
“‘天枢二号’和‘北辰’OS 2.0的研发,必须立刻提速!”林轩感到了强烈的紧迫感,“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必须在竞争对手追赶上来之前,再次实现自我超越!”
他开始思考下一代产品的技术方向:更强制程、更强的CPU/GPU性能、对即将到来的3G/HSPA+甚至早期LTE的支持、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智能的传感器融合、以及操作系统层面上更深层次的AI能力整合……
技术的迭代,永无止境。领先者的压力,甚至比追赶者更大。
“北辰应用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建立,早期开发者也展现了热情。但相比于未来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那数以百万计的应用规模,现在的“北辰”生态还只是一片小小的“绿洲”。
如何持续吸引更多开发者?如何完善应用审核、分发和盈利机制?如何处理好与开发者的关系?如何构建起一个真正繁荣、健康、可持续的应用生态系统?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商业模式、平台治理、社区运营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挑战。启明芯在这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
“我们需要立刻组建一支世界级的平台运营和开发者关系团队!”林轩意识到,“光靠给开发者让利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公平的规则、以及最有吸引力的商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