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直咽口水(2 / 2)

李大林结束了夜以继日的工作之后,在单位打盹一宿。

早晨出门之前摸了摸肚子里没有什么食物便拎起背包悄声走出办公大楼。

沿着街道行进没几步就到了一处油条摊。

摊主夫妇辛勤地忙着生意,几位早起客人都已经开始享用了美味的早餐。

询问价格得知是一分钱一支。

为了犒劳同事,李大林豪爽地购买了几斤新鲜出炉的油条,并

虽然花费是自掏腰包,但工厂里的团队凝聚力日益增强,成为了日后李明的重要支撑。

上午,李明在工厂调试设备,打算再去招聘一些人手。

十个车间的工作已经做了能做的,他不能再凡事都指望别人帮忙。

况且,城里还有许多人没工作,昨天新车间成立的消息传出,想必有些人会心动的。

按他的预估,要让工厂顺利运转,至少需要三百人。

等到技术和产量稳定后,最终需要四百人。

那时,每天能生产十台拖拉机。

这是李明的计划。

这些新增的人手要一步步补充,宁缺毋滥。

上午十点,李明刚教会一群人如何操作蒸汽机发动机,刘华让他去办公室。

进门寒暄几句后,刘华要了三十个名额,不提具体给谁,只问管理的问题。

刘华回答干脆,三个月试用期,表现好留下,不好则清除。

这句话让李明朗然,知道只要框架稳住了,不管进来的是什么样的人,三个月足够检验。

刚从办公室出来,尚工就找了过来,要了十个名额,并说明都是亲戚朋友托他办的。

李明答应了。

尚工看到如此痛快自然欢喜,并保证这些人只是求机会,能否留厂由他定夺。

接着孙平、王磊等人先后找上,分别要了几个人名的名额,甚至食堂主任等都纷纷来打招呼。

李明一律接待,但都讲清规矩:不合格的一律不留。

这一系列送人情的操作,共落实了六十二人,也算是解决了部分人手短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周勇并未向他打招呼,李明也没有过问。

中午吃饭时,李明与一群工人在一起,大家围着他探讨技术问题,显得相当融洽。“头儿”,“主任”,周围的人都很尊敬地打着招呼。

一个装有腐臭味重的酱料瓶子被打开,引来大家好奇。

不久后,赵秘书匆匆跑来说街道办张副主任来访。

“张姐怎么亲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