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跨省协作的破冰时刻(1 / 1)
祁同伟的指尖在卫星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指腹的温度在触摸屏上留下淡淡的雾痕,那雾痕随着他的动作缓缓消散,又在新的轨迹上重新凝聚。长江如银色绸带在 4K 屏幕上蜿蜒,沿岸标注的六个红点在夜色中闪烁 —— 那是 "长江 2 号" 走私大案的窝点,从汉东省江州市一直延伸到邻省的清河市,像串在黄金水道上的黑色珍珠,散发着危险的光泽。指挥中心的空气里飘着速溶咖啡的焦香,三十块屏幕同时亮着,实时传输着五市警方的动态,无线电里的呼叫声此起彼伏,织成一张覆盖 1200 公里江面的无形大网,将所有罪恶都笼罩其中。
"各单位注意," 祁同伟按下麦克风,金属按键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让他瞬间清醒了几分,声音透过电波传到每个行动小组的耳麦里,清晰而坚定,"零点整准时收网,记住 —— 不与地方公安提前对接,直接执行抓捕。" 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时间,秒针在黑色表盘上移动,发出细微的 "咔嗒" 声,像倒计时的心跳,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省厅已协调武警总队,沿江高速 17 个出入口由他们接管,任何车辆不得放行。特别注意清河市的三号检查站,去年有辆走私车就是从那儿冲卡的,当时值班的协警被撞断了腿,至今还拄着拐杖。"
坐在旁边的刑侦总队长老周突然皱眉,钢笔在笔记本上顿了顿,墨水滴在 "跨省协作预案" 几个字上,晕开成深蓝色的云,将那几个字笼罩其中。"祁厅,这样会不会太冒险?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得提前 72 小时通报邻省公安厅......" 他的笔尖在纸页上反复涂抹,试图掩盖那片墨迹,却让痕迹更加明显,"上次在清河市办文物走私案,我们提前三天发了协查函,结果嫌疑人连夜转移,现场只找到半箱空酒瓶,标签还贴着 ' 清河市公安局特供 ',瓶身上的灰尘都没来得及擦。"
祁同伟没抬头,指尖在清河市的红点上重重一点,屏幕上立刻弹出清河市公安局长赵铁军的资料。照片里的人穿着熨帖的警服,胸前别着 "优秀公务员" 奖章,那奖章在灯光下闪着刺眼的光,嘴角的笑纹里藏着与走私团伙头目张虎的合影 —— 这是技术科昨晚刚从加密相册里破解出来的,照片背景是张虎的私人游艇 "海鲨号",香槟塔在阳光下泛着泡沫,赵铁军的手搭在张虎肩膀上,金表链闪得刺眼,表带的纹路里还能看到些许汗渍。"这个赵铁军的小舅子,就是 ' 长江 2 号 ' 的报关负责人," 祁同伟的声音冷得像江面的雾,带着一股寒气,"你觉得通报有用吗?他们的微信群昨晚还在商量怎么 ' 招待 ' 我们的办案民警,说要让我们 ' 喝好喝倒 ',根本没把案子放在眼里。"
老周的喉结滚了滚,把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祁同伟说的是事实,只是多年的办案习惯让他有些顾虑。指挥中心的时钟指向 23:59,无线电里突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各小组报来的最后位置:"江州一组到位,江面雾气浓度 30%,能见度 50 米,我们的橡皮艇已经伪装成渔船,正在慢慢靠近目标船";"清河市三组已抵码头,集装箱编号核对完毕,目标 C-107,周围有两个巡逻的保安,看起来精神不太集中";"芜湖二组的橡皮艇发动机有点漏油,不影响行动,我们已经做好了应急准备"...... 祁同伟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与秒针完全同步,当零点的钟声透过扬声器响起时,他猛地按下红色按钮:"行动!"
江州市的抓捕现场,橡皮艇划破江面的寂静,马达声被雾气裹着,传不出太远,像一只蛰伏的猛兽在悄悄移动。民警小李戴着夜视仪,绿色的微光里能清晰看到走私船 "幸运号" 甲板上的人 —— 五个黑影正往编织袋里装东西,金属碰撞声在雾中散开,是穿山甲鳞片特有的脆响,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三组从左侧登船,注意脚下的湿滑甲板," 他对着喉麦低语,声音压得极低,防滑靴踩在船舷上,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像树枝断裂的声音,"注意别碰倒那个红色集装箱,技术科说里面是活体蟒蛇,温度控制在 28 度,刚才红外探测显示有 13 条,都是成年的缅甸蟒,攻击性很强。"
突然,甲板上的一个黑影抬起头,手里的砍刀在月光下闪过冷光,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谁在那儿?" 小李纵身跃起,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膝盖顶住对方后腰,那人体重不轻,小李感觉膝盖一阵发麻,手铐 "咔嗒" 锁住手腕时,闻到对方身上有股廉价古龙水混着鱼腥味,让人作呕。船舱里堆着的编织袋裂开条缝,露出里面的象牙,泛黄的牙雕上还留着血渍,像凝固的眼泪,诉说着这些生灵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