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阳虚寒邪侵(2 / 2)
辰时正,老汉被抬入医馆,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如拽锯,咯痰清稀量多,伴腰膝冷痛、面浮肢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弦。岐黄辨证为脾肾阳虚,水饮凌心,以真武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附子9g(先煎)、白术15g、茯苓18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9g、苏子12g,“附子、干姜温脾肾之阳,细辛、苏子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
他以隔盐灸神阙、关元穴,每穴灸五壮,“隔盐灸为回阳救逆第一法,可直达命门,激发真火。”半炷香工夫,老汉痰鸣减轻,手足转温。岐黄嘱其每日以鹿茸片炖羊肉,“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峻补真阳。”
二、绣娘厥逆:绣绷上的寒凝心脉
巳时三刻,林姑娘面色青紫被抬入院,四肢厥冷,心悸胸痛,唇甲发绀,舌淡紫苔白,脉微欲绝。其绣绷上的金线龙纹歪斜扭曲,恰似寒凝心脉之象。
岐黄辨证为心肾阳虚,寒凝血瘀,以四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附子6g(先煎)、干姜6g、甘草6g、桃仁9g、红花9g、丹参15g,“四逆汤回阳救逆,血府逐瘀汤活血通脉,此乃‘温阳与活血并行’之法。”
他以电针强刺激内关、足三里穴,“内关宁心安神,足三里补中益气,电针可快速激发经气,缓解厥逆。”五日后,林姑娘手足转暖,胸痛减轻。岐黄改以参附汤合冠心苏合丸调理,“温阳益气,芳香开窍,防寒凝复发。”
三、孕妇水肿:胎前阳虚的棘手之治
未时初,李秀才第十一次扶妻入院。妇人妊娠九月,全身水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伴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
“内子素体阳虚,孕后阳气愈衰,”李秀才颤抖着说,“前医投以利尿剂,水肿反甚……”
岐黄辨证为肾阳不足,水湿泛溢,以肾气丸合五皮饮加减:熟地12g、山萸肉12g、附子3g(先煎)、肉桂3g、桑白皮15g、陈皮9g、大腹皮12g,“肾气丸温阳化气,五皮饮利水消肿,附子用量宜轻,防伤胎元。”
妇人服药后,小便增多,水肿渐消。岐黄嘱其每日食生姜红枣茶,“生姜温阳,红枣养血,此乃‘温阳不伤胎’之食养。”
第三章 阳虚论治·温补通利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温肾阳,补脾土,化水饮
申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治立冬三法:温、补、通”六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附子配熟地,温阳滋阴;干姜配白术,温中健脾;茯苓配泽泻,利水化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