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临床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1 / 2)
泽泻的临床使用需紧扣其甘淡性寒、归肾与膀胱经的药性,核心围绕“利水渗湿、泄热”功效展开,适应症聚焦“水湿内停”“湿热下注”类病症,禁忌症则针对其药性偏性(性寒、利水伤津)及特殊人群。
一、临床使用适应症:聚焦“水湿/湿热”相关病症
泽泻的适应症均以“水液代谢失常”为核心病机,临床需结合兼证(如寒热、虚实)配伍使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病症类别 核心病机 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应用场景与配伍思路
水肿 水湿壅盛(阳水/阴水) 肢体浮肿(颜面、下肢明显)、小便不利、腹胀 - 阳水(湿热证):配茯苓、猪苓(如五苓散) - 阴水(脾虚/肾虚):配白术(健脾)、熟地黄(补肾)
小便异常 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 尿频、尿急、尿痛(淋证)、小便短赤、尿少 - 湿热淋证:配车前子、瞿麦(清热通淋) - 膀胱蓄水(无湿热):配桂枝(温阳化气,如五苓散)
痰饮 水湿内停成痰,阻滞清阳 头晕目眩(如梅尼埃病)、胸胁痞满、恶心呕吐 配白术、茯苓(健脾化痰饮,如苓桂术甘汤),治“痰饮眩悸”
泄泻 湿热蕴结肠道/水湿下注 泄泻急迫、大便稀溏(色黄)、肛门灼热、小便少 配车前子、薏苡仁(清热利湿止泻),适用于“湿盛型泄泻”
带下 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稠、有异味、外阴瘙痒 配黄柏、芡实(清热燥湿止带),治“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阴虚火旺 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辅助) 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兼小便不利、水肿 入“滋阴降火方”(如六味地黄丸),泄肾浊、防滋补生湿
二、临床使用禁忌症:规避“药性偏性伤正”
泽泻虽毒性极低,但因其“性寒、利水”的特性,以下情况需禁用或慎用,避免损伤正气或加重病情:
1. 绝对/相对禁忌人群与病症
- 阴虚津亏者:禁用
泽泻利水会进一步耗伤津液,若患者无明显水湿/湿热,仅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小便短少(非尿闭)、大便干结,禁用泽泻;若因病情必须用,需配伍麦冬、玉竹等滋阴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