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喜草奇缘:凡尘济世录(下卷)(1 / 1)

楔子 秦岭雪融草芽新

李家村的冬,总裹着一层薄薄的雪,像给田地盖了层白棉絮。阿秀抱着刚满三个月的念草,坐在窗边晒太阳,窗台上晒着的羊喜草干叶,散着淡淡的甘香,混在灶间飘来的小米粥香里,暖得人心头发软。念草的小手攥着阿山的手指,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窗外——那里,雪正在慢慢融化,顺着屋檐滴成小水珠,落在院子里的土地上,像是在悄悄唤醒土里的生机。

阿山扛着锄头从外面回来,鞋上沾着泥雪,却笑着说:“地里的雪化得差不多了,再过半个月春分,就能种羊喜草的新籽了。”他蹲下来,摸了摸念草的脸蛋,又看向阿秀:“今年得多多种些,隔壁村的王婶说,她娘家那边也有人想来学种,咱们得留够籽种。”阿秀点点头,心里满是安稳——曾几何时,她以为自己会流落深山、孤独终老,如今却有了家,有了孩子,还有了能帮人的羊喜草,这都是她以前不敢想的福气。

院子里的那株老槐树下,阿山去年秋天埋下的羊喜草根,已经冒出了淡绿的芽尖,顶着薄薄的雪粒,透着一股子韧劲。阿山说,这草和人一样,只要根还在,熬过冬天,春天总能再长出来。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草的根,扎在更多人的心里,让这份来自秦岭山野的善意,像草芽一样,在凡尘里生生不息。

第五卷 春播草籽授农法,遗尿孩童得良方

春分那天,李家村的向阳坡上格外热闹。阿山带着村里的乡亲,拿着锄头、篮子,准备播种新收的羊喜草籽。坡地上的土已经被翻得松软,掺了些去年秋天晒干的腐叶土——阿山说,腐叶土性温,能给草籽提供养分,还能保水,让草芽长得更壮,这是他在秦岭山里跟着老牧羊人学的“养土法”,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草木靠土养,土靠草木肥,人和草木,都得顺着自然的性子来。

“播种的时候,籽要撒匀,每颗籽之间隔两指宽,盖土不能太厚,半寸就够,”阿山一边示范,一边给乡亲们讲解,“盖完土,要浇一遍山泉水,别用井水,井水太凉,会冻着芽尖。等芽长到三寸高,要除一遍草,免得杂草抢养分;夏至的时候,要施些草木灰,草木灰能防虫,还能补阳气,让草的茎秆更结实。”他还特意叮嘱,要在坡地边缘种几棵杜仲树——杜仲的落叶能当肥料,树皮还能和羊喜草搭配治病,一举两得,这是“相生相济”的巧思。

播种完的第二天,村里的李嫂抱着四岁的儿子小石头来找阿山,眼圈红红的:“阿山兄弟,你快帮帮我家石头吧,他每天夜里都尿床,换好几块尿布都不够,我带他去镇上看郎中,也没治好。”阿山让李嫂把小石头放在炕上,摸了摸孩子的脉,脉细弱无力,又看了看孩子的舌头,舌淡苔白,心里就有了数:“嫂子,石头这是肾阳不足,膀胱失约——肾主固摄,肾阳不够,就管不住膀胱里的水,所以才会尿床。”

他从家里拿出晒干的羊喜草根,又找了些益智仁,递给李嫂:“这羊喜草根性温,能补肾阳;益智仁性温,味辛,能温肾固涩,让膀胱的‘门’关紧些。你把它们一起煮水,每天早上给石头喝一碗,连喝半个月,应该就会好。”这是中医“七情配伍”里的“相须”——羊喜草和益智仁都入肾经,都能温肾固涩,合用能增强药效,比单用一味药效果更好。

李嫂半信半疑地回了家,按阿山说的煮水给小石头喝。没想到才喝了七天,小石头尿床的次数就少了;喝到第十天,居然一夜没尿床。李嫂高兴得不得了,特意做了一笼白面馒头送给阿山,说:“阿山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石头现在每天早上都自己喊着要喝‘草水’,再也不用我半夜换尿布了!”

阿山笑着收下馒头,又给李嫂抓了些羊喜草叶:“嫂子,这草叶你煮水给石头泡脚,能暖身子,还能巩固药效。以后要是石头手脚凉,也能喝两口草水,别让他吃太多生冷的东西,伤了阳气。”李嫂连连点头,把阿山的话都记在心里——她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叮嘱,都是阿山在秦岭山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是比药更金贵的东西。

这年夏天,羊喜草长得格外好,绿油油的叶片铺满了向阳坡,风一吹,像一片绿色的波浪。乡亲们采了草叶、草枝,晒干了存起来,有的用来治病,有的用来泡水喝,连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年夏天,村里生病的人少了,大家的脸色也比往年红润——这都是羊喜草的功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馈赠。

第六卷 误采毒草生危殆,辨伪传诀保平安

入秋后的一天,阿山正在坡上采羊喜草根,突然听到村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他赶紧放下锄头往村里跑,只见村民们围着刘叔家的院子,刘叔的儿子正抱着刘叔往外跑,刘叔脸色发青,捂着肚子不停呕吐,嘴里还说着“肚子疼得厉害”。

阿山赶紧上前,摸了摸刘叔的脉,脉细数无力,又问刘叔的儿子:“你爹是不是喝了羊喜草水?”刘叔的儿子点点头,哭着说:“是啊,我早上从坡上采了些草,煮水给我爹喝,没想到喝了没多久,我爹就成这样了!”阿山让他把剩下的草拿出来,一看就皱起了眉——这草的叶片没有锯齿,叶背是淡紫色的,断面渗出的汁液是黄色的,闻着有股腥气,分明是之前他提醒过大家的“紫茎草”,性苦寒,有毒,误食会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