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院里的哀叹声(1 / 2)

王主任前脚刚走,院子里的哀怨、惨叫、叹息和诉苦声便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传了出来。

自从消息传出后,尽管没有人出来辟谣,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这事儿肯定是真的。

然而,当真正得到确认消息时,许多人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原本按照原来的定量,很多人就已经需要购买高价粮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定量削减,那日子可就更难熬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现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可以购买的粮食。

鸽子市里只要一有粮食出现,眨眼间就会被抢购一空。

一般人根本无从得知购买粮食的渠道,更别提钱和票的问题了。

整个院子里,除了和郑建设家关系好的那几家,因为提前囤了大量的粮食而稍显从容外,其他人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月采购一次。

再加上之前四合院的几位管事大爷在别人抢购粮食时,带头监督大家,严禁抢粮行为,这就导致很多人家到后来基本上就没抢到什么粮食。

伴随着各家开会的人回家,各家也都传出了哀叹和争吵的声音,每家情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就不同。

有的家静坐沉默不语,有的家哀叹连连,有的家幸灾乐祸,有的家愁眉不展,更有暗自庆幸的,

前院闫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表情凝重,沉默不语,就连年纪最小的闫解睇都因为沉重的氛围而吓的不敢说话。

原本因为家里人口多,定量上稍微能占点便宜,可以把细粮换成粗粮,还能剩下不少。

但是闫阜贵本城罚扫厕所,工资降到最低裆,原本可以剩下那部分,也补贴了进来,这才勉强能吃饱。

虽然不能存钱,但也没有到吃老本的情况,只是最近因为郑小花的事情,才动用了老本,原本想着再扣再算几点弥补一下。

没想到,祸不单行,这定量又突然减少了,这让原本人口的优势也没有了,剩下全是劣势了,男孩随着长大,饭量增加,但又都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没有靠劳动能力。

这让闫阜贵这个闫家之主,眉头紧皱,满脸苦涩,他现在满肚子算计都不知道该往哪里使了。

而前院的刘奶奶家里却是好多了,刘奶奶回家看着那一袋袋的粮食,像看宝贝一样用手抚摸着,这就是他与孙子这一段时间的命,这也是郑建设给予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他更知道,灾荒年代对于人们代表什么,人一旦饿急了什么人性、亲情、道德等都会荡然无存,也伴随着杀人、抢劫等。

她拉过孙子刘鹏程说道:“鹏鹏啊,咱们家有粮食的事情,出去之后千万别对别人说,也别说我们吃的什么,就说我们喝的棒子野菜糊糊,知道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